吾家在何处
早就想写这篇文章,但具体又不知该从何下手。时不时家乡的小路,河流,小伙伴就会来我的梦中造访。很想回到梦中的某个时刻,可是每次回到老家(除了过年),会感到一阵萧条,多数人都搬走了,有的到镇上,有的到市里,有的去省城,有的出了省。
从十八岁去外省上大学,已经正式离家十多年了,从小时候的期待长大,到大学时的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到现在的每一次回家都很期待,这中间经历了什么。其实和大多数人一样,也就是上学,结婚,生子。像《皮囊》里说的那样,家渐渐成了我们到达不了的远方。那么近,又那么远。可是我的家明明就在三小时不到的地方啊。不是没弄丢吗?想了想,大概两点原因吧。
家已经不是原来的家了,随着城市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城市扎根,老人再跟着去带孩子,家乡村子里几乎是五十岁往上和没怎么读书的年轻人。大部分农田也给大户承包了,人口及活动都变少了,搬走的人家房子也拆了(我们镇的规定),所以真的是物是人非,甚至有点物非人非了。
在外面的日子再精彩,总会有失落,惆怅的日子,那个时候常常会想到家。想到家乡的小桥,田埂,空气,奶奶,都会感到温暖和动情,可是,现在结婚了,有孩子了,没那么自由了,曾想过回老家待上整一年,再次完整地感受老家的一年四季,春天的油菜花,夏天傍晚常常出现的火烧云,秋季的忙碌与丰收,冬天的闲散和孤寂,听奶奶讲哪些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谚语。好像家可以自动屏蔽掉那些焦虑与忧愁。
于我而言,现在的“家"有三层意思。一个”家“,就是我的家乡,那里还有美丽的田地,河流和亲爱的爷爷奶奶;一个”家“,是现在住的家,Leo在那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家;还有一个”家“,存在于我的心里,那里存着和家人在一起的温暖片段。
写到这里,我 好像有点明白,虽然不能常常回第一个”家“,但还有另外两个”家“,是可以一直和我在一起的,不能常回第一个”家”, 所以常常给奶奶他们打电话,问问他们身体怎么样,在忙什么农活,都吃了些什么,就是这些小事,听得出,他们也很乐于告诉我,知道他们平淡却也自在的生活,这让我安心。
家,或许能通过一部汽车抵达,或许,能通过一部手机抵达,抑或,我手下的这篇文章亦可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