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危机为转机的永远是少数人,这些人具备的三个特质,您具备吗?
如何才能化危机为转机?
面对疫情这一突发事件,很多个人和企业都陷入焦虑和不安之中。
如何能会尽快走出困境,
成为这次危机中崛起的那个,而不是被淘汰的那个,
是大家最近热议的话题。
过去的成功经验,可能会是未来最大的障碍。
多数人面对困境,有心也有力,就是不知道方向在哪里,对未来感到不安和迷茫。
似乎光明就在头顶,却总有一个玻璃板挡在头顶,怎么也突不破!
我们要相信,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总有属于那个时代的机遇,所谓时势造英雄。
同时,我们又要理性的面对,能少化危机为转机的,一定是少数人!
这些少数人具备哪些特质呢?
如何才能成为这破局的少数人?
经过认真的反思和梳理,总结了十二个字:
勇于试错,打破茧房,选择相信!
分享几个案例和亲身的经历,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01
多数人害怕犯错,等万事俱备再行动;
少数人勇于试错,做中学,沿路找路。
有一个主角是蜜蜂的寓言,说一只悬在空中的玻璃瓶,瓶口朝下,光源在瓶子上面,先将一只蜜蜂放进去,蜜蜂会不停的向着光明飞,哪怕是一直碰壁,直至死亡。
再放进一只苍蝇,无头苍蝇到处乱飞,结果很快就飞出去了。
我们很容易被媒体误导,因为媒体会在人们成功之后,把他们的成就归功于他们的远见和睿智,其实,路都是走出来的。
确保万无一失再出发,基本上都没有迈开第一步,就结束了。
一个报社记者对爱迪生说:
“看来我们要用电灯照亮黑暗真是难了.你已经失败了5000多次!”
爱迪生说:
“不!我不是失败了5000多次,而是知道了这5000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
失败教给我们的,远比成功更多。
面对一个未知的领域,每一次试错,都是在为成功做累积。
当初马云找雷军投资2000万,被雷军拒绝了。后来马云成功了。
雷军经过痛苦的反思,写了一句深刻的话,
“有机会一定要试一试,其实试错的成本并不高,而错过的成本非常高!”
任何一个时代,
敢于试错,都是一种勇气,一种稀缺能力!
02
多数人不断加固信息茧房
少数人不断突破信息茧房
中亚有一位国王,他有一个习惯
凡是带来好消息的信使,
就奖赏和提升。
凡是带来坏消息的信使,
就被送去喂老虎。
久而久之,国王只能接到“好消息”,最后就亡国了,国王被杀了。
这个国王去哪里了呢?
投胎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每一个人内心都有一个“中亚国王”,
每一个人都被囚禁在自己打造的“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是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提出的一个著名概念:
如果你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
如果你只关注某一种信息源,
如果你只关注自己愉悦的东西,
久而久之,便会像蚕一样,
将自己桎梏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
从而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信息茧房”很容易让人形成偏见,让人在舒适区中变的愚昧。
在一个全新的领域,越是没有成功经验的年轻人,越容易脱颖而出,
因为他们更容易打破”信息茧房“,从而更全面,更真实的理解这个世界。
如果你只听喜欢的话,只干合乎自己口味事,
那你永远就只能活在已知的世界。
如果你想得到一些从没得到过的东西,
那么你就得去做一些从没做过的,
可能事让你感到不适应,
甚至痛苦的事。
03
大多数人因为看见了,才相信
少数人因为相信了,才看见
分享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2010年,一位我很敬重的朋友跟我分享:
仁者不杀,君子远庖厨,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还说“纯净素是净化心灵,开启智慧的起点。“
这远远超出了我的认知逻辑,当时的我并不以为然,尤其是吃还能跟智慧联系起来?!
但我很渴望能成为君子一样的人,以前读了很多经典,
但心性并没有什么改变,
道理是道理,我还是我,
不知道该从哪开始做起,如果不吃肉,就能向成为君子迈进一步,我要不要不尝试一下呢?
我做了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如果我相信,我的损失是什么?就是少吃了几块肉,这个损失,我担得起吗?
如果我不相信,万一素食真的跟成为君子有关呢?我损失的又是什么?
十年过去了,我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相信!
我用心盘点了素食十年的变化:
十年前,总想通过得到一些东西,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没得到时自卑,得到时自大。
十年后,常常问自己:我能付出什么,我能给予什么?
因为我已经清楚,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比圣贤少什么,
本来就是本自具足的,
只是因为多了一些东西,多了贪婪,抱怨,愚昧,分别,争强好胜,享受安逸等等,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多的东西雕刻掉,打磨掉 ,冲洗掉,自然有一天会尘尽光生。
一位朋友说:感觉您已经自由了。
我说:自由有两种,一种是别人理解的自由,
我的自由是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
把生存的要求降到最低,
把生命的追求放在最高处。
十年前,我经常睡8-9个小时,总觉得休息不够,面对有挑战的事情,常常感到心力不足。
十年后,一天睡5-6个小时就觉得精神饱满了,感觉有用不完的能量,遇到难题和挑战,常常恭喜自己,又有训练和承担的机会了!
记得三年前第一次参加英文活动,我费了好大的劲憋出了几句蹩脚的英文之后,一位朋友,可能是实在替我感到吃力,好心的提醒我:你为什么要来参加这个英文活动?
我回答了三个理由,现在还记忆犹新:
1. 我想找一件困难的事来训练自己,我发现,讲英文,对自己来说是挑战最大的;
2. 语言是承载思想的工具,我很希望能向你们学习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对待人生的态度,你们的时间都很珍贵,见到你们的机会很难得,所以,我就来了。
3. 万一将来我出生在欧洲,现在训练一下,也好为将来做些准备。
可见,我当时对这一世能学好英文是没抱什么希望的。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几年下来,我居然能运用英文了,经常受邀去做英文茶会的义工,向国际友人传播文明,一次受邀去大会堂观看演出,还结识了一位阿塞拜疆大使馆的朋友,我突破英文障碍的故事,给好几位朋友带去了信心。
十年前,觉得自己缺的只是一位伯乐,所以,奔波于各种活动,拓展“人脉”,担心因错过了哪个活动,而错过了一生。因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十年后,天下为公,选贤举能,学习做伯乐。
因为不是为自己,所以不挂碍,因为是为天下,所以很用心。
面对未知,你可能会很痛苦,没有头绪,
当多数人选择保守,固化和怀疑时
如果您是敢于试错,打破茧房,选择相信的少数人!
当下的危机,可能就是您崛起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