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记》(52): 平明吹笛大军行
文/霞客
今晨读了岑参的《轮台歌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最有感悟者,在“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一句。天刚蒙蒙亮,大军就要出征了。开篇是“轮台城头夜吹角”,还在夜色浓浓中,就已经起床做准备了,所以才能“平明吹笛大军行”。
这景象首先让我想起的,是儿时老家冬天里的一位舅公。他总是天还没亮就起床了,然后开始做早饭、煮猪食……天刚蒙蒙亮,很多人家还在酣睡,少数人家才刚刚开始起床,又或刚刚开始生火做饭,他们家已经开始吃饭了……
我所喜欢的,是这样一种生命气象: 不畏严寒、热气腾腾、生机勃勃。这样一种气象,充满了生命的力与美,充满了灵魂的激越与安详。
不幸的是,我的成长环境,很多时候偏偏是完全相反。有好些年,无论春夏秋冬,通常是我们家最后起床开门。特别是到了冬天,很多时候甚至是所有的人家都已经开始吃饭了,我们家的人才慢悠悠起床,慢悠悠开始生火做饭……奶奶经常是卧病在床,爸爸每天是呼呼大睡,我也就成了我们家第一个起床的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大约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天早晨奶奶起不来了,爸爸又迟迟不起来,而我也起来得晚了,结果是我竟饿着肚子去上学。我都去上学了,爸爸还没起来。幸好我们家就在学校旁边,到了上午十点钟下了第二节课,爸爸才来叫我回去吃早饭……
而那些日子,都是妈妈在远方打工的日子。妈妈是最勤劳的,总是天刚蒙蒙亮,就开始起床干活了,无论春夏秋冬。每天一大早,妈妈和奶奶就在厨房做饭,我就会被叫起来,坐在厨房门口读书。然而从读初中开始,妈妈便一直在外打工了。所以我基本就是在那种死气沉沉的家庭环境下度过自己的青少年时代的。身处其中,就像一个无比漫长的噩梦。
到了高中住校,则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晨是要起来晨跑二十分钟,然后晨读一节课才去吃早餐的。到了冬天,六点半起床,下早自习时天才蒙蒙亮,甚至还没有亮,所有人都涌出教室,去吃早餐。而且总有铃声或音乐声为伴。同样有一种“轮台城头夜吹角”、“平明吹笛大军行”的感觉。而我有段时间甚至还会自己提前一点起床,早早洗漱完毕,只穿着一件秋衣,到操场加练一段中长跑,直跑到一身大汗淋漓,方觉痛快……然后便走路带风的去上早自习。
愿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你,都充满力与美的气象,都能沐浴灵魂的激越与安详。
201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