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培训心得(三)

2021-06-20  本文已影响0人  霓裳舞曲最动人

      这是我参加“幸福园丁—中国教师幸福教育公益项目”活动的第三周,虽然又是七个小时,但没有一丁点儿烦累。今天两位老师带来的课程特别接地气,特别实用。无论是王阿芹老师的积极情绪的管理还是陈虹老师的积极语言的运用都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积极心理学不是神学,也不是通俗的心理学,更不是简单的心灵鸡汤,这是一门经过很多实证并有规律可循、有科学方法可以应用的一门学科,在获取幸福快乐的道路上理论支撑和实践证明会为我们平添许多践行的勇气和力量。

      上午王阿芹老师的讲座《积极情绪——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保持积极情绪》从三方面展开:情绪是怎么及产生的?如何拥有更多的积极情绪?消极情绪来了怎么办?王老师在融合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情绪ABC理论”的基础上廓清了三个概念:情绪、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她让我们明白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人会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尝试着运用她的心理小测验“你幸福吗?”算积极率,进而关注自己的内心动态,提醒自己增强拥有积极情绪的能力的重要性。

      王老师分享的九个幸福行动循序渐进地告诉我们,我们的身边不是缺少幸福,只是缺少发现幸福的眼睛。分享好消息、品味美好,抓住生活中出现的幸福事件,你就成功了一半;三件好事的记录、感恩、数数你的福气,让我们更加主动地去反思生活中的幸福事件,由事到人到缘由,提升自己的幸福感;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帮助他人、梦想未来,完全自发自觉地创造幸福事件,达到生命最美好的状态。

      针对“消极情绪来了怎么办”这个问题,王老师则从“认知、情绪、行为、事件”四个点一一剖析,找到应对解决方法。觉察情绪是第一步,“我怎么了?”的自我发问会让我们警觉消极情绪的侵扰。以前一谈起消极情绪总会想:消极情绪能不能消除?今天听王老师的课后发现消极情绪也是有价值的,我们不能视消极情绪为洪水猛兽,使消极情绪自动下降的唯一办法就是悦纳。是的,当你感到羞愧时可能会令你更好地反思和成长;当你恐惧时你会采取积极行动保护自己;当你悲伤消沉时你会让自己停下来,防止有更大的失去。总之,悦纳消极情绪后你会理智的思考这个情绪背后的价值而非简单地埋怨或者逃避。当然,反驳认知、选择行为也是我们应对消极情绪的好办法。人们在对待具体人、事时常常急于下判断和找原因,为避免出现消极情绪,我们要克服以偏概全、贴标签、灾难化、反刍的认知偏差,多问几次自己:“我是怎么想的”、“有没有认知偏差?”“如何调整认知?”如果我们在行事前有一定的预估性,了解到某种行为会引起消极情绪,那么后续的行为选择就必然会尽量回避或者少做,这样也能避免消极情绪的出现。

      下午陈虹老师的《积极语言促进积极关系》通过三个经典的案例告诉我们积极语言在促进积极关系方面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地铁里的早晨”、“三点水练习”“课件播放的检查”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身边发生得太多了。我们常常在不经意间就使用了恶语、负性评价或者“NO语言”,割裂交流者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和安全感,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陈老师用惟妙惟肖的语言讲故事,在陈述中条分缕析地分析了积极语言的特征及其作用以及实践的方法。“话要正说”、“话要少说”提醒我们,无论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在面对说话的对象时要注意提高语言的几个原则:信息透明程度;双方反馈程度;彼此尊重程度。对他人有较高期待,聊天会更有趣,沟通会更有效,关系会更密切,语商水平越高;语言文字、声调和行为都会变得易于被他人接受、被他人喜欢;高期待就是将人的认知类语言表达好。我们要懂得宽容“误”,纠正错。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效沟通,提高语商能力,收获幸福人生。

      在两个课程中间,公益项目总顾问唐慧芳老师的《幸福园丁践行系统介绍》虽是一个小插曲,但让我们一众学员不仅了解到此次公益项目的培训意义、目标、进程和奖励措施,而且对于往后2个多月的践行过程充满无限期待。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唱遍阳春。”愿我们继续前行,收获一路的幸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