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里的中国史》:钱眼里读历史
(文|亦浓)
01 二手房地下挖出金元宝
如果你买的二手房是栋年代久远的老房子,某天你忽发奇想要在旧址上破土动工新建一栋新房,没想到的是,居然在下面挖出了一坛子元宝(有这好事),你会不会很开心?当然。
但若是原房主闻风而来你会不会给他?不给。那肯定不行,法院会判给他的,如果他能够出具这个房子归属就是他的祖产的话。
这种事曾经在河南发生过。法院最后的判决结果是,地下挖到的大宗财宝归原房主所有。
买卖二手房挖出元宝,因归属问题闹到对簿公堂,这种情况在宋朝却不多见,因为宋人有办法。
宋朝的有钱人喜欢窖藏金银。一位宰相将自家的所有银子以百锭为单位,全部窖藏在地下;另外还有一个大官僚倪思,更是将银子藏在了房子的夹墙里,以免被贼人找到。
几代人后,很多后代都记不清了家里窖藏的宝贝,若是房子转让,岂不是让买房的人赚了便宜?这个问题可难不倒宋朝人。
02 关于窖藏,宋朝人怎么会这么干
宋朝人在买卖房屋时会让买房人多出一部分钱给卖方,名曰“掘钱”,作为将来有可能挖到窖藏后对原房主的补偿。宋朝人这一招想得太到位了。有点儿像翡翠原石交易的“赌石”。
房子经历了几世春秋,能够在老房子里挖出金元宝?真想穿越到宋朝,一定找那种家产败光的破落户子弟,出重金就买他家的老房子挖宝去,哈哈。
在地下挖出宝贝这种好事现在是比较少见了,毕竟已经被翻新了好多遍,该挖的也都挖过了吧,发这种美梦的不如去买张彩票更加实际些。
钱哪钱,真正是让人又爱又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虽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多年不穿的旧衣服拿出来一摸口袋居然有个一百元猫着,是不是很开心?无论是居家还是出门在外,离了钱,哪样事能干成呢?别说干事了,吃饭都成问题。
科技发展到了今天,已经开启了刷手机、刷脸的时代,钱这个东西,“记载了文明、传递了智慧的小小纸张”,似乎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渐行渐远了,其实不然。
钱币去掉一个“币”字仍然与我们休戚与共,不懂得用钱、也得弄明白钱,要不然,你不玩钱,就会被钱给玩儿了,普通如你我,如果不会让钱发泡,也至少不要让钱缩水。
03 钱来了又走,说不出的爱与哀愁
微信支付、淘宝账单、信用卡、网上银行,货币、基金、股票,每个字里都没有“钱”,却每一样都与钱脱不了干系。
“滴”的一声,钱来了,“滴”的一声,钱走了。看不见钱币,却时时处处“钱紧”,没钱的日子可是不好过的。
从古至今,地球上的我们经历了钱币的从无到有(贝币的出现),又从有到无(电子币取代有形币)的过程,钱是千变万化,被钱掇弄的的我们却万变不离其宗——有钱的仍旧创造地平线、没钱的依然遥望地平线。
钱,錢,这个“金哥哥”真的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啊!
如何玩钱?如何让钱发泡?让钱生钱?“先定一个小目标,挣它一个亿”,那先得懂得钱,明白钱是从哪里来的,从哪里学习呢?
《钱币里的中国史》这本书告诉你,要向我们的老祖宗学习,“先看看我们老祖宗的智慧钱柜里都有些什么宝贝吧”。
04 关于本书及作者
用望远镜的眼光看透未来,用显微镜的眼光洞察本质。拨开表象见本质,还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
《钱币里的中国史》以钱为点,串起了整个中华文明,也是一部与钱有关的金融发展史。
钱币的方圆之间,有权谋、有铁律、有智慧,也有血泪。在与钱的博弈中,你会遭遇滑铁卢,会雪崩,也能凭智慧将钱的雪球越滚越大,成为赢家。懂得钱,理解钱,才会用好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会赚钱”。
本书中,作者通过对中国史中历朝历代有关钱币的前世今生掰开揉碎地细细道来,读进去、再打出来,理解了也就收获了,就掌握了钱生钱的铁律,就有成为博弈胜者的机会。
作者清秋子,中国作协会员,早年曾下乡插队八年,著有《明朝出了个张居正》、《魏忠贤:帝国阴谋家》、《百年心事——卢作孚传》《爱恨倾城小团圆》、《深圳,你让我泪流满面》、《我是北京地老鼠》(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奖)等。被誉为“一手创作'底层文学',一手书写历史长卷”的多栖作家。
《钱币里的中国史》主要从钱币的发展角度——钱的诞生、成长、演变的趣味历史,讲述了与钱币相关的历史和有趣的典型人物,时间段从夏商周到晚清。将钱币的历程如画卷般在爱钱的你我面前徐徐展开。
05 最早的钱从哪里来
最早时期,古人是通过物物相换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张三养了猪,但想吃羊肉怎么办?他就将多余的猪赶到集市上,去找那养多了羊想要猪的李四,两个人谈好互换规则,进行物物交换。
这样似乎也挺好,各得其所欲,但慢慢地,这样也不太合适了。比如,一头猪可以换1.5只羊,另外半只羊怎么办?欠着吗?下次赶集补上。但欠多了几次后,李四会不会承认?再者,下次赶集,或许张三还看好了鸭子怎么办?
于是,不想被尿憋死的古代农民就想到一个办法,就是找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物品作为标杆,比如鸭子,一头猪顶15只鸭子,一头羊顶10只鸭子,我用一头猪换你两只羊,那就再给你5只鸭子,这样,鸭子就成了货币(也就是钱)出现之前的替代品。
但鸭子作为更换物品的标杆似乎不太合适,鸭子会死,不能长期存放,关键的是,也不是谁都喜欢鸭子或会养鸭子呀。
于是,赶集的农民一着急,真正的早期货币就出现了。作为货币这么重要的东东,必须做到三点:易于保存、便于携带,还要有较高的价值,哪个物品可以担当?
这时候,资源有限的海贝占据了市场。你看,买卖的繁体字“買賣”,下面不都带一个“贝”字嘛。早期的货币就是海贝。
海贝是古人从遥远的海南给运回来的,海南是汉武帝时期才被收归华夏版图,天高地远地从不同国家运回来,价值不可谓不高。
那时候,古人怀里揣着一大把海贝,哗啦啦地声响诱人,可都是钱啊!海贝,就是贝币。“贝币盛行之时,正是汉字初期,所以,带“贝”字的,如“财务”、“财产”大多与钱财有关。
慢慢的,海贝也供不应求了,海资源有限,古人也不懂得封海,于是,海贝也不多了,于是,西周时期,铜块开始作为货币出现了。
06 金属货币出现了
与海贝的个数计量不同,铜块则是以称重作为计量方式。于是,贝币,慢慢被“铜币”所取代。
春秋战国时期,吕不韦用钱为异人铺路,送他回秦国,才有了秦始皇的起步。这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次将钱运用到了政治上的人物。
春秋晚期,浪漫的楚国人开始用黄金铸造金币,金币上的方形印记写有“郢爰”两字(郢:楚国国都;爰:重量单位),因此,现代金融学就称呼此金币为“楚爰金”。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钱币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书同文车同轨”,钱币自然更要统一,于是出现了“秦半两”。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钱的力量是巨大的。书中说,孔子的弟子子贡往来齐鲁经商,所到之处,国君与之平坐。越国陶朱公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被尊为商界始祖。
举门客之力写出《吕氏春秋》的吕不韦更是用钱为秦始皇的父亲异人铺平了回国之路,此后更是用钱辅佐年幼的秦始皇坐稳了王座。
这是不是也可以说是“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07 自由造钱的狂欢与帝王的币制改革
货币的起源只是本书的九牛一毛,之后,到刘邦开创的汉朝天下,历经70年休养生息,终于从秦朝暴政里缓过气来,但国家依然很穷,皇帝车驾找不到四匹同样颜色的马拉车,将相甚至有坐牛车上朝。
汉高祖一声令下,民间可以自己铸币,也就是说,幸好当时是金属货币时期,要不然民间铸币那还不是高兴疯了,想造多少钱就造多少钱。
自由造币的狂欢时代在汉武帝时期被禁止,因为此时的民间丰衣足食,国家也富得流油,于是财大气粗的汉武帝开始辟疆扩土。
不曾想几场大仗打完,家底儿也被荡涤得干净,财政吃紧就要想辙儿,大汉天下的钱财事还不是皇帝说了算?于是,汉武帝开始了货币改革,发行“赤仄钱”,以一当五,纳税和官府经费必须用赤仄钱。当然后面的皇帝也是有样学样当仁不让。
这就相当于变相地将老百姓手里的钱贬值了五分之四,国家垄断,百姓也是无奈,谁让商人们赚得盆满钵满而国家没钱呢。
出现了货币,有了钱,就会用到钱,钱不够,就会产生借钱,于是,信贷业务就出现了。
古代的信贷业务出现于汉朝,他们是怎么操作的呢?这个在本书中有详细的解答,在此不做赘述。
西汉时期,我国四大发明的纸也出现了,但纸币的出现则是在1000年后。
汉武帝币制改革之时,还发行过一种有价证券——白鹿皮币,一尺见方,四边彩绘,一张就值40万钱。
后来,王莽篡权硬生生将汉朝割裂为西汉和东汉。
08 史上最复杂的货币
说到王莽,大家也只会想到王莽篡权,其实,王莽也是为货币的多样化变迁尽了一份力的。“正因为他的敢想敢干,才有了中国货币史上百花齐放的一页”。
王莽推出的新货币,为“五物”、“六名”、“二十八品”,好复杂,光听名字就够头大了!
五物,指的是金、银、铜、龟、贝五种材质;六名,指的是货币分为六种:黄金、银货、龟宝、布货、泉货、贝货;二十八品,指的是六种货币中的品级差异、大小优劣等。
复杂的货币改革,硬生生地将货币由繁到简的发展顺序进行了硬性的政治干预,倒行逆施毕竟不会长久,民心尽失,新朝也迅速土崩瓦解。
王莽的“新”朝被史学家们所鄙视,不被载入史册,自然不被重视,这个朝代虽然历经15年,在后人心目中依然默默无闻。
可是,却因为复杂的货币,除了篡权,经济上王莽也在史上留下了一笔,总算没有白忙活。
09 世上唯有银子好,令人欢喜让人忧
世上唯有银子好,所以皇帝也爱钱。和珅贪污乾隆不知道吗?知道。但乾隆也需要钱,七下江南那可都是钱给铺的路啊,所以,任凭纪晓岚铁嘴钢牙,乾隆脚下,和珅依然荣宠依旧。
从钱眼里看中华史,不啻为一个全新的角度,更有作者清秋子的文笔和博学古今融会贯通,令人不由得沉浸式读了进去,于是也就将学校里严肃的历史教材品读出一点不一样的味道,有趣有料有学问,是本书的特点,一个个关于金钱的小故事和典型的民俗令人眼界大开回味无穷。
铜钱为何叫“孔方兄”?隋朝末年纸壳子也可以当钱?宋之后无华夏,是不是说的是宋朝之后都只认金钱不认认了?外国大洋如何流入了中国?中国人的第一家银行是何时创建的?这些在本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想搞明白金融这件事?容易,跟智慧的老祖宗去学习,“将古人现成的智慧装进自己的脑袋里,付出的成本就是利用业余时间”。读懂了,读透了,你会看清金融的门道,从此之后眼明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