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271. 周颂•清庙之什•天作
《天作》是周武王在岐山祭祀从周古公亶[dǎn]父至周文王等历代君主的诗。
-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
上天造就岐山高,大王开始来开荒。百姓在此盖新房,文王让民享安康。民众纷纷来定居,岐山大道坦荡荡。子孙永保岐山昌。
作:生,造就。
高山:指岐山,在今陕西岐山东北。
大王:即太王古公亶[dǎn]父,周文王的祖父。
荒:开荒垦田。
作:治理,这里指建造房屋。
康:安康。
徂:往,指百姓来归附。
夷:平坦易通。
行:道路。
保:守住。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国风》是按国别编排,《雅》《颂》则以十篇为一组,以每组篇首的篇名为组名。
如《小雅》从《鹿鸣》到《鱼丽》十篇,就称为《鹿鸣之什》(伍、什是中国古代的计数单位,“某某之什”,即某某等十篇诗)。《大雅》从《文王》到《文王有声》十篇,就称之为《文王之什》。《周颂》从《清庙》到《思文》十篇,就称为《清庙之什》。十篇以上带有零数的诗篇,不另立篇什,就编排在最后一组篇什内。
《周颂》31篇,当产生于西周时期。
《清庙之什》:清庙、维天之命、维清、烈文、天作、昊天有成命、我将、时迈、执竞、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