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树根,孩子是花朵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15834/8c475ae3a87680a6.jpg)
九点多时,邵的妈妈来学校给他送文具盒,找到办公室时,数学老师也是班主任老师正在班里上课,语文老师就把邵的妈妈叫进办公室跟她交流邵的语文学习情况。
我从他妈妈和语文老师的交流中侧面了解了邵的家庭情况。
邵是我上个学期教的学生,这学期课务调整,已经不教他了,但对他的印象不太好,作业经常不完成,考试成绩不好。
语文老师的作业检查记录本上记的都是邵的不良作业记录。
邵的妈妈说,邵有一个三岁的妹妹,自从生了这个妹妹之后,她的精力和时间都被这个小家伙占据了,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管这个大的,还经常嫌他烦,放学后直接把他送进补课班。
为了更有说服力,还说邵如果在家里做作业的话,邵的小妹就捣乱,非得要邵的作业本,给她别的本子她都不要,只要邵的,所以没办法才把邵送进补课班的。但送进补课班的邵各科成绩还是不好,作业还是不能完成。
邵经常在他妈妈跟前说她妈妈偏向妹妹。
我在一边听了很久,忍不住问邵的妈妈,“你心里是不是经常烦邵,抱怨他都这么大了,都上四年级了,还这么让人操心。比如,今早,连文具盒都忘带,害你又多跑一趟学校,给他送文具盒。心里这会气的要命,恨不得回家揍他一顿。”
邵的妈妈承认了她确实有上述的想法,说就是这么想的。
我说:“你有没有想过邵把文具盒丢在家里这件事的正面意义和价值呢?”
邵妈:“没想过。”
我:“这件事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邵妈:“我来学校了,了解了邵的学习情况,跟你们交流了。”
我:“来学校送文具盒,跟我们交流说明了什么?”
邵妈:“说明我还是关心邵的学习的。”
我:“这也是邵从你那想要的关心吧!”
邵妈沉思了一下才说:“是的。”
我:“现在你知道邵丢文具盒在家中这件事背后的正面意义了吧。”
邵妈:“这三年我确实一直在忽视邵,觉得有点对不住他,现在我理解他了,以后我不会再嫌他烦了,我会多站在他的角度为他考虑,理解他,多关爱他。现在他小妹也上幼儿园了,我会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在邵的身上的。”
我:“你的改变他会感受到的。他也会改变自己的。”
天力灵示:
对于一个家庭来讲,父母是树根,孩子是花朵。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树根也有问题。
家长们常常“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开的“花”。孩子是父母的投射影幕,当我们在孩子身上看到了问题,那其实是我们自己问题的内在投射。
当一个家庭生病了,一定会有一个或多个成员把家庭的病症呈现出来。而这个人往往是家庭中能量较弱的,敏感度较高的,年龄较小无力自我保护的那一个--我们的孩子。
脆弱的孩子越是想扮演好角色帮助父母,家庭的不良状况越会持久不变。当孩子因承受不了压力而把自己变成“问题儿童”,则可能唤醒父母反观家庭的文化背景及个人成熟度。
很多时候,儿女淘气,表面看来是给我们惹事生非,但其实质却是为了让我们发现自己出了问题。当然了,有时也只是为他们自己吸引更多来自各方面的,尤其是父母的关注。
今天所种,明天所收。
当孩子有坏习惯时,如果做父母的接纳方式得当,坏习惯会自然的消失。
要注意我们的言语有一种能量,我们说孩子是什么,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更重要的,我们觉得孩子是什么样子的,正好是我们内心中认同的那部分,最后,孩子就会真的成为我们说的那样。
我们对孩子的感受,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内心的反射。一样的,在对待孩子时,我们实际上是在面对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我们自己的面目。
究其实,不是问题抓住了家庭,而是家庭抓住了问题。我们当父母的,同样会受到文化、家族力量的影响。在孩子面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重新审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