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无限?不存在的!
话不多说,先来看图~
10亿光年远的地方 。太空的大部分都像这幅图一样空旷,遥远星系的光芒像凝结的点点尘埃。 1亿光年。从10亿光年到1亿光年,仿佛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我们应该能够发现图片中央有一群“星星”聚集在一起,它们其实叫做室女座星系群。 100万光年。离得再近一些,让我们的焦点集中到室女座星系群内部,看着眼熟吗?没错,这是我们的银河系。 10万光年。这个距离可以看清银河系的“螺旋”。我们的太阳与其他1000亿颗恒星一起围绕着遥远的银河中心顺时针绕行,每三亿年旋转一周。 1万光年。现在看到的是银河系其中一条“螺旋”的边缘附近,到处是密密麻麻的团团恒星和发光星云,你能看清方框中心有什么吗? 100光年。离得越近,星星仿佛却越来越少了。在这满天的恒星中间,牡羊座在天空的北方闪亮。方框到底在框什么? 10光年。和上一幅图差不多嘛,到后面,还有一幅图和此图差不多,到时候也许你会感叹无限大与无限小的惊人相似。 1光年(10兆千米)。这幅视图中央那个星球比其他的都亮,方框中心的谜底揭晓,大家一定也猜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太阳。一旦远离太阳观察,我们会发现它只是众多恒星中的一颗,其他遥远的恒星也可以做太阳。 100亿千米。在这个距离观察,太阳系的行星兄弟们恰好都能被看到。当然图中的行星轨迹图是被标注出来的,在真正的太空中是不存在的。 1亿千米。地球在哪里呀,地球在哪里(要用《春天在哪里》的曲调来寻找~) 100万千米。方框外面的轨道,其实是月球轨道。人类所到达的最远星球就是月球,它是我们最近的宇宙邻居了。明亮的月光以及潮汐见证了它与地球的距离之近。 10万千米。欢呼一下,整个地球出现在我们眼前了,它独立、优雅又脆弱。在太空中我们认出了自己的星球,它宛若一艘太空飞船,并没有什么擎天神和乌龟在支撑着它。 1000千米(1百万米)现在开始进入地球低轨道观察,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呢?我只能告诉你现在你看到的这个区域是美国的密歇根湖(为什么去看美国的湖,不看中国的呢,没办法,谁让这图是美国人拍的呢)。 100千米。你现在看到的城市也是美国的——芝加哥。你想找我们自己国家的城市吗?用Google earth一样可以找到。 100米。现在我们进入芝加哥海岸边的一个草坪。左边是告诉公路,右边是码头,那么在这一大片草地中间,那一大摊是什么东西? 10米。终于看清了吧,原来是一男一女在公园中野餐(那女的正坐着看杂志呢)。再告诉你一个秘密,这次的野餐是这系列图片中每一张图景的中心。 1米(1码)。这是人类交往、交流、接触的尺度(好多美味...口水决堤了)。这幅图比实物的尺寸小,而下一幅图更近一步的照片要比实物的尺寸大。“人是度量时间万物的标准”,外国的某位先哲说过,太精辟了。 0.1米(10厘米)。现在距离近一些了:这是放大了一点的手背的样子(有点沧桑噢)。这种结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不过的结构。从无限大进入我们最熟悉的世界,这是一个结束?或者这只是一个开始。 1厘米。不用怀疑,这还是那只手,我们从这里,进入另外一个未知的微观世界。 0.1毫米(100微米)。现在我们来分享显微镜下的世界。不可思议的景象出现了,我们永远也想不到我们的皮肤可以像峡谷一样沟壑幽深。眼前的景象如遥远的星球一样神秘陌生。 10微米。穿过皮肤,进入血液流淌的毛细血管。这个白细胞是生存期长的淋巴细胞,它是人类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免疫系统中包含各种复杂的细胞以及化学成分,是机体抵御感染的机制。 1微米。现在我们进入了这个皱皱的淋巴细胞。结果看到的却是另一个表层,一层保护细胞核的膜。这些细小的孔使得物质可以从里面运输出去。每一个完整的细胞都有一个细胞核,它所产生的近核物质指挥了细胞的一生。在每一个人的体内的细胞数目是星系是中星球数目的几百倍。 0.1微米(1000埃)。待在细胞核内的是长长的分子链——螺旋DNA(脱氧核糖核酸啵)。它们精致而巧妙地盘在狭小的空间里。每当细胞分裂时,极为重要的指令都会被小心地复制。一条这样的DNA链大约有几厘米长。而每个人类细胞的核里的四十六条染色体中都有这么一条DNA链。 100埃。在近距离的观察中,DNA看起来像是长长的扭曲的双螺旋分子链。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DNA的更多知识,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 10埃(1纳米)。如果你在化学课上认真听讲了,你就会发现这些结构酷似课堂上老师讲的分子结构式,没错,这些模块就是分子的表达方式,是基因信息的字母。正是它们特殊的顺序决定了冗长的信息。类似的结构也可能在星际空间中大量存在。 1埃。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这幅图里显示的密布的电子云,靠近原子核的地方,电子云更加浓密一些。是不是感觉这幅图很熟悉? 0.1埃(10皮米)。没错,现在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几百光年外浩瀚的宇宙(这样看来,是不是每一个原子都是一个小宇宙,无限大与无限小之间是不是有某种神秘的联系?)。 0.1皮米(100费米)。神秘的原子核隆重登场。不要忘了,我们现在观察的是碳原子的核,这里显示碳原子核中6个中子和6个质子几乎贴在了一起。带有这12个核子的核被称为碳12,它是碳元素最常见的同位素,也是现代原子量的度量标准。 10费米。再近一些,给碳原子核来个特写。 0.1费米。一旦我们进入了更微小的世界,我们会发现什么呢?这里还是现代科学所未知的世界,所以这里不属于现在,而属于未来。手动分割线(以上内容来自网络《从无限大到无限小》,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查一下)
著名的创世之柱各位有没有被这些画面所震撼到呢?现代科学认为,宇宙是无边无界的,时间是无始无终的,我们处在一个无限的宇宙之中。而对于我们体内的细胞而言,我们人体也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那么我们自己是否也是一个无限的宇宙呢?
我个人觉得,宇宙是有边界的,只是受限于我们现有的认知水平而已。对于细胞来说,我们人类也许就是一个个移动的宇宙。而星体,说不定也是所谓“宇宙”的一个细胞而已,人类就更是细胞中的细胞了。对于一个蚂蚁来说,且不说整个宇宙了,即便是要洞悉地球,穷尽它的蚁生也做不到的,所以在它的认知里,地球就是无限的。所以,我觉得,在我们现在所处的宇宙之外,应该还会有更多的“宇宙”,当人类文明发展到足够成熟的时候,是有机会突破无限,寻找开拓更大的宇宙。
另外,关于是否存在外星人的说法,我的看法也是肯定的。我们总是一厢情愿的将外星人想象成和我们人类相似的生物,我对此并不认可。首先,在地球上,人类是物竞天择的最终结果,那么在其他星球,也许就是别的物种;而且从地球来说,如果不是那场突如其来的行星撞击,我们也不敢确定,当时统治地球的恐龙是否会进化出像现在人类社会这般的文明呢?其次,人的肉眼只能分辨出可见光,只能看到世界中很小的一部分东西,那么会不会所谓的外星人就在我们身边,只不过是以一种我们肉眼观察不到的形态存在着呢?最后,我们为什么要称之为外星“人”呢?我们看影视作品中构思的外星人,除了眼睛、头部和四肢较为“畸形”之外,其本质上还是一个人的形象,而且和人类的体格差不多。那为什么不能突破这个界限呢,或许外星人(我们暂且称为“人”吧)是一个石头状的生物呢?又或许外星人是一种气态或者液态形式的存在呢?或许外星人有一座山脉那么大呢?又或许外星人只是针尖那么小呢?
现在人们常说“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对于外星文明的探索,我觉得“认知局限了我们的想象力”。当我们无法用科学或已有知识解释宇宙的这些现象,我们更倾向于需求一种超自然的确定的说法来安慰自己恐惧的心理,那么人类就开始诉诸于“神”或者“灵魂”这种形而上的层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