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如何才能做到:知进退、明得失

2021-11-03  本文已影响0人  传说哥哥讲故事

每天来到办公室,第一件事打扫卫生,第二件事打开英雄杀来一局。

或许你会疑惑,打扫卫生能理解,玩游戏又是为何。

英雄杀这款游戏,以众多的历史人物为主,制作了很多的卡牌英雄,比如曹操、商鞅等;在游戏里面,对人物的配音,更是采用了广为流传的语句,让人很有代入感。

玩一把游戏的目的,不是为了以胜败论英雄,只为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利于开展一天的工作。

今天也是如此,开局选到了刘邦,换牌时的语音:“知进退、明得失”不禁引起了思索。

汉高祖刘邦,从一个平民百姓到打败西楚霸王项羽,最后建立汉朝(西汉),其间经历了多少凶险姑且不说;只从“知进退、明得失”这句伴他一生的名言,可以看出,不管在为民还是为君时,他的行为都是以此为准则。

那究竟什么是知进退、明得失呢?身在职场又该如何去做到呢?接下来,我们继续探讨。

知进退、明得失

审时度势,进退有序

“知进退”从字面意思理解为:知道什么时候该前进,什么时间该后退;可以引申为观察分析当前形势,预估势态发展。

起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句话只在军营里面流传;后来被应用到了社会的各行各业,因为所处位置不同,理解也就不一样。

在战场上,只要听到冲锋号,不管前面的敌人有多凶残、火力有多猛,都要向前冲,哪怕是死,也要死在前进的路上。

如果你认为首长发出的冲锋命令是错误的,也不能当场反驳或者退缩,因为那是抗命、是逃兵会被当场枪决。只有等到战斗结束,再向更高一级汇报反映。

不论你当时有什么想法,只准前进不许后退;这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在职场上,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你做了一个很好的方案,规避了所有的问题,只要领导点头就能实施。

可是在给领导审批的时候,他认为不何理,需要更改;更改后的方案会产生新的问题。你当面拒理力争,整得领导下不了台。

最后胳膊没有扭过大腿,方案被迫修改。你扛精的名声传扬在外,下一次的优秀员工评选,也不知道怎的就名落孙山。

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先答应修改,过个半个小时,等大家心平气和后,再找领导谈谈,提出自己的意见,为何不能修改,相信结果会好很多。

至于优秀员工的评选名落孙山,只是领导说你不行就不行的结果。

进退之间要有序可行。

要明白自己这样做能得到什么,会失去什么

很多人在规则的问题上,从来不让步,这是好事,证明此人有原则;但应用到不同的场景上,可能会得到大相径庭的结果。

公司有很多设计师,大家在设计上,从来不敢违反国家的规范,因为那样的作品会直接被PASS掉,还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因此,只要有可能违规,不管甲方爸爸如何强烈的要求,一定会被严词拒绝;搞到最后,这些设计师都不理解,为什么找他们干活的人会越来越少,甚至于没有。

有一名年轻的男设计师,却与大家伙的情况不同,找他干活的人是越来越多。问其原因,他笑着说出了缘由。

国家规范针对的只是我们这群画图狗,专业的知识甲方爸爸哪懂;他们想要的是好看、好卖、好用、能省钱就行。

做图的能力大家都差不多,只要不违反规范就行。给甲方解释时,不要讲规范,和他说省钱、结实、好卖。

甲方爸爸认为光照时间长了?就和他说晒太阳多了补钙,对身体好,这个位置方便小区居民晒衣服;

光照时间短了?没关系,夏天适合摆上小方桌,喝喝茶、畅想一下人生;秋季还可以吹吹腊肠,备备年货;

方位朝向不好?那就换身居士服,陪他聊聊什么是周易、什么叫八卦、龙脉朝向又如何。

甲方是爸爸,只要他舒服了,大家都快活。我们想要得到的是项目、口碑、工程款;他们想要得到的是工程进度、安全、省钱、赚大钱。

这两样并不矛盾,何必争得面红耳赤;得罪他们没了项目和收入,只要心平气和解释清楚,大家共赢不是很好么。

想想也对,这名设计师出的作品没有违规过;甲方要求修改,从来他都是心平气和,解释不了几句,大家都笑呵呵,图都没改过。

他的心平气和,得到了甲方的友谊、得到了项目、得到了收入和更多的时间;至于失去了什么,好像真没有。

规矩是方的,思想是圆的

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怎么去界定方和圆呢?

国家的所有法律条文是方的。因为它们都是强制性的给人们划定了一个外框,只要你敢触碰,那就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方框之内的行为都是圆的。你在框内的行为,不管如何出格,只要不触碰框线,最多受到谴责,而不是法律的强制执行。

两人因为琐事,互相咒骂了起来,不管骂得有多难听,那都没事;接着,相互之间买上冥纸、香烛,摆起来再骂,也没事;

一人骂不过,挽起袖子冲上去扭打起来,这就违法了,要视伤情进行判罚;

如果有人拿出管制刀具,那就是行凶,国家执法机构会很快找上门来,找他喝茶。

方框之内,想怎么画圆就怎么画,只要不交界就好。

带娃也是如此。

不时看到孩子拆汽车、拆洋娃娃,心里面觉得很气愤,我们在外面累死累活的找钱,给你买的玩具是用来玩的,不是用来拆的。

于是严厉地打断了孩子的行为,杜绝了他继续再拆下去的可能。其实,我们这样的作法真的错了。

孩子想知道车子为什么会动、洋娃娃为什么会叫,他来到这个世界后对所有的东西都很好奇,对这些东西产生了兴趣,有种想要探索的念头,才会有此举动。

而我们严厉的阻止只会造成两种后果:

一是他还会拆,越阻止越想拆,最后可能发展成叛逆心态;

二是再也不会拆了,我们的行为直接打断了他对外界探索的欲望,更可能造成内向、懦弱的心理;这些都是作为家长所不愿看到的。

只有在发现这种情况时,耐心的给他解释车子为什么会动,洋娃娃为什么会叫;或者陪他拆一次,再把他的思维引导向更深层次的方向,才是最好的方法。

成年人的思想已经固化,不能以自己所看所想去强制孩子的行为;要转换思维去亲身体会,才能知道孩子在想什么。

只有循循善诱,才能使孩子在这个方框化的社会,走得更远、更好,把他自己的那个圆画得满满当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