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次觉醒

2023-08-23  本文已影响0人  解忧树洞Y

半山文集》里有这么一句话:

“读一百本书,不如把一本书读十遍;读一本书十遍,不如把自己里里外外读一遍。”

阅人,真不如阅己。

1938年,杨绛从英国留学归来,回到上海。当时母校振华中学刚刚重建,老校长王季玉对她非常欣赏,于是开出优渥条件,聘请她担任校长。

碍于人情,杨绛勉强答应,承诺任期半年。半年过后,老校长再三挽留,她还是坚决辞去了校长一职。

很多朋友都不解:别人求都求不到的职位,怎么你反而不要?

杨绛解释说:“我知道自己不是管理的材料,校长之位虽好,长久做下去,却只能误人误己。”

她辞了校长一职,随后踏上了自己的文学之路。在她心中,自己并非什么名人,只是一个纯粹的文字工作者。

不管外界怎样喧闹,她都安然地端坐书斋,潜心阅读和写作。

中国社科院老院长陈奎元曾评价说:

“杨绛先生最令人钦佩的是,无论时代变幻、人世浮沉,她永远知道自己是谁。”

正是这份清醒和认识,使得她能够全身心投入文学事业,成为一代大家。

听过一句话说:人这一生,最难的是看清自己。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事物。

只有足够了解自己,才能不受外物羁绊,选择最适合的道路,心无旁骛地走下去。

洗练自己

洗练自己,在于积蓄开创未来的能量。人这一生,命运的底色就是在孤独的岁月里找到奋斗的归宿。

网上有一个热门话题:什么才算真正的成熟?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所谓真正的成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它是经历了世态炎凉之后的通透,是饱经沧桑之后的洗练,而不是经受挫折之后的苟且。”

人生不过须臾之间,很多事情,错过之后就是一辈子的失去。要知道,人也要经过岁月的洗练,才能在具备一定的能力下,去守住自己想要留下的、想要保护的东西。

尤其是人到了中年,与生活交手多年,熬过了一些苦,扛过了一些累之后,心智成熟了,得到成长了,才能守护住属于你的那一切。真正成熟的人,却在世事沧桑中变得无坚不摧。

杨绛先生曾讲过:“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越细,香得愈浓烈。”

人生在世,要不怕接受岁月的打磨,也不怕经受生活不同程度的打击,这种打击说白了就是锻炼,甚至可以成为你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刘禹锡有句名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生活虽苦,但只有让它苦得有价值、有滋味,人生就不算白过。

人生过程里,要敢于不断地洗练自己,失去了,就是打平手,得到了,就算自己赢。

改造自己

鲁迅先生说过:“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很多时候,我们身处灰暗时,唯有通过改变和调整自身,才能迎来新生。

愚钝的人,总是自恃“正确”,不肯反思自己,改变自己。结果,只会让自己与他人冲突不断。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秀才与农夫争论,秀才认为,三七二十一,农夫认为三七二十八。二人争论不休,差点打起来,于是到县衙请县太爷判断。结果县太爷打了秀才二十大板,却放农夫回家。

秀才不满:“我明明正确,为何打我?”县太爷说道:“你堂堂一位秀才,却和白丁计较,你说该不该打?”

有人说:“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很多时候,我们是无法改变他人的思想或者行为的。

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放下自己“改变的欲望”,改变自己的应对方式。面对无知的人,我们放下“争论”,姑且承认对方“正确”,就少了无意义的争辩;面对蛮横的人,我们不再“较劲”,选择“退一步”,就少了不必要的争端。

当我们学会“改造自己”,可能就会发现,其他人是否“改变”,其实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