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圣入门
≪ 逍遥游 ≫ 中, 庄子说: "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虽然不能
知道 "至人", "神人" 和 "圣人" 的确切的分别和含义. 但是还是知道这
些人应该是不同的人生境界层次.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能完全做到这一点的人, 我认为至少也是一个 "神人" 级
别的人.
而和这个要求完全相反的人, 也就是 "严于律人, 宽以待己" 的人, 基本上就
是就是小人. 所以被认为是小人, 因为这些人太过刻薄, 自私.
"严于律己, 严于律人" 的人, 这种人不能说没有, 但是我们见到更多的是 "口
心不一" 的严于律己, 真心实意的 "严于律人". 即使真的有对自己和对别人一
样严苛要求的人, 这样的人, 在我脑海里浮现的第一映象是 "刻板严肃", 第二个
是 "严苛", 甚至某种程度上的 "冷酷" 与 "不近人情". 在这样的人身边, 我大
概会拘拘谨谨的.
最后一种情况, 做不到严于律己, 但是能做到宽以待人的, 这样的人应该有不少,
这样的人是一个大度的人, 一个温情的人, 一个我们愿意倾诉的人.
成为圣人, 这样的目标太遥远了; 小人更加不是一个人应该追求的目标,; 作为
一个刻板的, 严肃的人, 生活未免也太缺少生机了; 做一个温情的, 别人愿意倾
诉的人, 以此作为自己道德和生活的追求的目标是合适的.
"宽以待人" 这是我们人生修行的最重要的一课. 因为这是登堂入室的一课. 有了这
门课的基础, 在道德修养的道路上, 我们才有了进步的开始. 严于律己只有在宽
以待人的基础上, 才能真正的转化成自己道德的进步. 不然严于律己只是自己认
知的积累, 只是理论上的了解, 而不是自己真正的进步. 但是能够宽以待人了,
那么自己的道德修养就是进入的实质性的开端了. 以后的进步只有快慢的问题,
可以确定的是自己一直在进步. 所以达到了 "宽以待人", 我想大概也就达到了
"至人" 的境界吧.
但是要做到宽以待人, 并不容易.
记得有一篇文章, 说的是国外的故事. 一个小孩跟着别的小孩一起喊一个和寡妇
有染的人的名字, 而不是称他为先生. 男孩的父亲批评男孩, 说直呼长者的名
字不礼貌, 应该用敬语, 称他为 Mr. 男孩争辩说:"可是他不配. 他与寡妇有染,
不配别人的尊敬!" 父亲教育男孩说对别人的尊敬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不能因
为别人做了什么, 就不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读完这篇文章之后, 觉得很意义深刻, 因为自己小时候似乎缺少这样的教育, 缺
少对于人尊敬的教育. 现在我觉得, 这个故事很可能经过了改变. 父亲教育小孩
的话, 很可能是为了适应国情而进行了改编. 虽然现在这结论也没有错误. 但是
实际上没有揭示出最根本的问题.
这样的故事为什么会在国外发生? 实际上是因为宗教的原因. 宗教在国内几乎没
有立足之处, 对孩子的教育几乎是不会使用宗教的故事的, 即使这个故事真的来
源与宗教, 也一点会淡化处理, 尽量的不让人觉得这个故事和宗教有关. 但是圣
经中的很多故事, 在西方人的生活中是发挥巨大影响的. 圣经中很多故事揭示的
道理, 是深刻的烙印在西方文化中的. 比如上面的那个故事, 为什么小男孩的
父亲会教育小男孩, 而中国的父母即使自己感觉孩子这样做不对, 也不会及时的
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我认为这和圣经中关于如何对待别人犯错的鲜明态度有关.
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如果一个人看到自己儿子对于别人的错误指指点点的时
候, 能想到这个故事, 大概十有八九都会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对于与人通奸的妇女, 按规定是要被处于石刑的. 有一个妇女被众人指控犯有通
奸罪. 大家围绕在基督身边, 看着基督怎么办. 基督不说话, 在地上以手画字.
门徒一再的要求基督表明态度, 最后基督说 :"你们谁没有罪, 就可以首先拿石头
砸她. 否则就离开." 门徒们一个个离开, 没有一个人有资格用石头砸那个妇人.
最后只剩下的基督在这个妇人的前面. 妇人对基督忏悔说 :"我有罪." 基督
说 :"我赦免你的罪."
这个故事对基督徒来说非常非常的有名. 这里体现了基督教的几个核心的思想,
第一就是 "原罪思想". 第二就是 "上帝赦免悔过的人." 以前对于 "所有人都有
罪", 不能理解的, 但是这个故事生动的告诉了我们什么叫每个人都有罪. 宗教
中的罪因为是 sin, 可以包含一切不道德的事情. 我想除非是圣人, 其他人都是
有罪的. 接收了这一点, 自然而然的推理就是, 我们没有资格对别人的进行道
德审问. 只有完美的人, 才有资格对别人进行道德审问. 而道德完美的上帝 "赦
免悔过的人" 的. 所以基督教这里体现的是一种宽容精神. 不管现实中这种宗
教是不是一个包容性的, 宽容性的宗教, 但是它的教义体现的是这种精神. 一个
真正对基督徒, 他们是接收过不对别人进行道德审问这种思想洗礼的. 所以他们
对道德审问这种事情是敏感的, 这就是为什么这种事情在国外发生而不是在国内
发生的原因.
这种事情所以有深刻意义, 还在于, 原本只有上帝这样的道德完人才有资格进行
的道德审判, 发生的时候, 往往是没有资格的人, 在对别人进行道德审问的. 这
些人以拷问别人道德缺陷来彰显自己的道德优势.
道德高尚的人往往对别人宽容, 而品质一般甚至低劣的人, 更容易对人刻薄. 因
为高尚者不用通过打击别人来突出自己的高尚; 而卑劣者却需要通过打击别人
的尊严, 来获得自己比较优势.
所以, 要对人宽容, 第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认清自己对道德优势的夸耀.
在日常生活中, 难以做到宽以待人, 固然有自我膨胀的道德优越性在作怪, 但是
还有别的因素的推波助澜.
以前有朋友对我说过, 痛恨小三的人, 如果他自己的朋友, 亲人是小三, 他还会
是这样的态度吗? 想想看, 有没有这种情况, 与其他人相比, 对自己爱的人, 自
己亲近的人, 自己更加的宽容?
再想想自己是怎么对自己的? 虽然我们会为自己做的错事会懊悔不已, 但是自己
能更快的原谅自己. 想想有多少次自己下决心做的事情, 最后失败了? 很多这些
事情不是因为外部的阻力有多大, 而只是因为自己对自己太放纵. 当你 "一百次戒
烟, 一百零一次复吸" 的时候, 你能原谅自己; 但是却容不得别人在某些事情上 "
三番五次" 的犯错. 这合乎逻辑吗? 合乎人情吗?
对自己我们总是中宽容的. 然后对自己亲近的人, 我们也能比较的宽容. 但是对
于那些和我们有利益冲突的人, 宽容就不知道被抛到哪里去了.
爱的差等性天然的存在于人的本性中, 所以圣贤们才要强调博爱吧. 所以, 基督
教中的 "如果有人打你的左脸, 你把右脸也伸过去让他打" 固然是夸张, "爱你
的敌人, 如爱你的邻居" 也不太现实, 但是它们统一的精神都是要我们爱人.
因为我们都不是完人, 所以没有人有道德优势来对别人进行道德的审问和审判,
因此我们必须对别人宽容. 而要做到宽容, 就要求我们爱人. 爱人不是道德目的,
而道德的要求. 不能对别人宽容, 只是因为还不够爱, 也就说说, 道德境界还不
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