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为撰稿人,首先收起小傲娇
最近在翻看小伙伴们日更的时候,发现很多人都有着同样的困惑——
我写作纯粹是为了喜欢,但是我在为了挣得稿费,为了变现的过程中却感觉到痛苦和消耗,那么我们究竟还要不要写下去?
或者说,到底应该只把写作当作业余爱好,还是把写作变成专业,成为一个专业的撰稿人?
下边,结合我自己的经验,来说说专业撰稿人的必经之路。
每个人来到简书写作,首先肯定是因为对文字的喜欢。但是,只有喜欢是远远不够的。
文字的门槛很低,谁都能写,但是要想把文字变成自己的专长,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阶段,甚至很多人走不到一半,就已经“中道崩殂”了。
中道崩殂的原因有很多,有天赋的问题、环境的问题,最关键也是最可怕的,是思维的问题。
比如很多人觉得,我写东西,如果不能够让自己觉得喜欢,那变得专业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其实就是思维的误区。
打个比方,打篮球。我热爱篮球,我想要成为专业篮球运动员。但是在成为专业篮球运动员的路上,有很多事情,并不是热爱的。
你需要每天进行单调、枯燥的训练,你需要比赛,你要能接受输球的一次次打击,然后再一次次站起来。如果你说因为热爱你能做到这些,但还有很多可能是你并不热爱的,比如健身房里力量的训练,比如每天枯燥的拍球。
再打个比方,我们练习书法。我们刚开始的起心发念,肯定是因为喜欢。我们真正地热爱书法。但是当有老师告诉你,练习书法需要大量的临帖,师法古人,一笔一划地练习基础,切忌一上来就想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个过程是枯燥乏味的,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
当你真正深谙规律规矩的时候,你再去适当地融入自己的风格,慢慢地到了一定境界的时候,你就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完全形成自己的风格了。
要想变得专业,就得接纳很多自己并不喜欢的东西。篮球如此,书法如此,写作也是如此,在这个接纳、清零和重建的过程中,不断跟这个世界,跟内容的市场去发生关系,去市场里看清楚自己的斤两,也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很残酷,但也很有必要。
在内容的江湖里摸爬滚打那么多年,什么样的稿子我没写过呢。早上六点就要发稿,半夜十二点收到客户爸爸发来的反馈——“推倒重写”,能不崩溃吗,我这么温和的人都摔桌子了。还有去见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总,辛苦一周写出一万字的专访稿,结果文章给砍到一半,稿酬也给砍掉一半,你能说什么呢。那时候觉得很痛苦,但是事后才发现,没有经历这些最难搞的文章,你写不出来现在相对容易的文章。之后写文案被人送了个外号“一遍过”,说白了还不是因为被虐出来的。
写作的第一个过程,是“看山是山”,也就是很多人说的初心,纯粹为了热爱而写。到了第二个阶段,需要去接受训练,去寻找规律,去精进,去做功课,这个适合可能迷茫,这样的训练也会特别枯燥,但同时成长也最快,是为“见山不是山”。到了第三个阶段,你已经对各种文字的套路了然于胸,你对自己的文字有了足够的信心,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重新找到我手写我心的快乐,是为“见山依旧是山”。
很难真正有人做到一辈子只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而从热爱到专业,肯定不是一直都是享受的状态。只有敢于向自己发起挑战的人,敢于把最枯燥的事情做到极致的人,才能真正地笑到最后。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天赋极高的人,最终却成不了专业的内容人,因为天分高的人往往会因为傲慢、懒散而陷进自己思维的泥沼,反而是很多看起来很笨拙的人,却最终变成了大师,因为他不会因为自己的傲慢,而停止了精进的步伐。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天赋和勤奋就好比是命和运的关系。天赋是老天赏的,而勤奋是后天努力得来的。我们很多人天分不高,但我们知行合一,但我们有一股子无知者无畏的劲儿,但我们不会去算计我们的付出会得到多少回报。
我曾经看过一个作者的成长。是我参加的一个日更写作营的作者,写的文字感觉像小学生作文,但是过去半年后我无意中看到她的文字,突然就惊住了,文字流畅自然,能够让人一口气看完并且还印象深刻,这哪里是当时那个小学生作文的水平啊!从此以后,我再也不迷信天赋。毕竟天赋高的人是少数,我们大部分都只是天资一般的普通人,但那又怎么样呢?郭靖的天赋一般,但他就是能靠着这份笨拙和实诚,把一套掌法练到化境,最终成为最顶尖的高手,这种不服输的性格,才是真正的天赋啊。
写就完了,哪来那么多的困惑?练就好了,哪里来的那么多的傲慢?
这话也是说给我自己听的。
砍柴土家农业重金属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