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收藏的四羊方尊,是最吉祥、最美的一件青铜器
羊,古同“祥”,代表着吉祥的意思。
羊,不仅是人类驯养最早的动物之一,在古人心目中,也是一种神圣的动物,是上天赐予他们的。羊既是人们的日常食物,也是古代祭祀的牺牲之一。我们最喜欢的“美”字,也是由“羊大”组合而成的。
成语“三阳开泰”出自《周易》,是说“三个阳爻”组成的卦为“泰卦”。泰卦代表正月,“一阳生,二阳长,三阳开泰”,冬去春来,含有勃勃生机之意。“羊”与“阳”谐音,人们也常借写作“三羊开泰”,用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如果大家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三羊开泰”,不要去说人没文化,而要送上更多的祝愿。
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了引出我今天要介绍的这件国之重器—收藏于国家博物馆的四羊方尊。它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尊高58.3厘米,尊口每边边长52.4 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有一只巨大的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据考古专家分析,这件国宝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第一步先单个地铸好羊角和龙头,再把它们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运用块范铸法进行整体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这么一件国宝,它北京的故事很有戏剧性。
1938年4月的一个早晨,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姜景舒兄弟早早就出了门,他们肩上扛着锄头,要到离家不远的转耳仑山腰上种红薯。可没刨几下,就听到“当”地一声,锄头碰到了硬物,姜景舒的手臂也震得发麻。他还以为锄到石头了,就用锄头把周边的土扒拉开,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出现在他面前。他赶快叫来弟弟,哥俩费了很大功夫才把这个大家伙挖出来。俩人围着这个怪模怪样的东西转了好几圈,肯定这是个宝贝,但有什么用他们也不知道。活也不干了,哥俩用绳子把它捆好,抬回了家。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每天都有很多乡亲们来看、来摸这件宝贝。1938年5月,黄材镇万利山货号的老板、古董商张万利以400块光洋买走了四羊方尊。但这400块光洋实际上到了姜景舒手里的只有248块,当地保长、甲长和乡绅等利用各种名目拿起了其余部分。
张万利又以1万块大洋的价钱,转手卖给了怡丰祥牛皮商号的老板赵佑湘,赚了25倍。
赵佑湘想再以20万块转卖的消息,很快被长沙县政府知道了。他们“没收”了这件宝贝并上交给了当时的湖南省政府。张治中将军一度将它摆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欣赏和研究。
1938年11月,日军南下,长沙危在旦夕。省政府将四羊方尊交湖南省银行迁往沅陵。撤退的队伍受到日军飞机的轰炸,四羊方尊被炸成了碎片,虽然工作人员并没有将它们丢弃,但也被人们遗忘在废品仓库的一角。
195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注下,四羊方尊的碎片被找出,并交由文物修复大师张欣如负责修复。经过近一年的时间,这件宝物终于修复成功,再现3000年前的瑰丽身影。
1954年,湖南省博物馆成立;1956年,湖南省文管会将四羊方尊移交省博物馆收藏;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时,四羊方尊调入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并移交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组建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再移交国家博物馆收藏,并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中展出。
这是我近期在国博看到和拍到的图片。在所有的青铜器中,四羊方尊周围的观众是最多的。
还是那句话,要想真正领略它的美,还是请您到现场去看、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