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要及时行乐,更要及时止损。
注:本文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作品来源,简书号:不二101, 谢谢。
活在当下,要及时行乐,更要及时止损。
释义:
“活在当下”:在此时此刻,既不沉湎于过往,也不担忧着未来,当下即是当下。
“及时行乐”:在此时此刻,只选择让内心安定愉悦的改变,与其他任何负面无关。
“及时止损”:在此时此刻,一旦觉察出负面,就做出让自我“及时行乐”的改变。
很多人都说,人生那么短,当然要抓紧时间做让自己(内心)快乐的事情啊。
然而,现实总是会给我们冷冷的一巴掌,让我们认清:
在我们还没有从奋斗在温饱线上的大军中挣脱出来以前,我们好像都没有资格去及时行乐。
更为残酷的是,就算是已经从温饱线上解放的“富豪们”,大多数也无法使自己在当下及时行乐。
难道就没有人做到活在当下,及时行乐吗?
当然有,只不过非常少罢了。
那么:
除了极少的那部分人,其他人就没办法做到“活在当下,及时行乐”了吗?
当然可以。
而且,只要你想让自己快乐,你就可以使自己快乐。
相信我,你拥有这种能力。
因为:
如果你都没有这种能力,谁还会拥有呢?
如果你内心都不愿意,谁还能让你真正快乐起来呢?
每个人内心都拥有使自己快乐的能量。
但是,这种能量,就像是埋在海面下的冰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挖掘。
如何去挖掘这种能量呢?
答案就是:及时止损。
为什么偏偏是及时止损呢?
及时止损的能力,就像是海面上的冰角,只有找到海面上的冰角,才能挖掘海面下的巨大冰山。
大多数人不快乐的现象级原因是:
他们几乎每时每刻都会产生新的持续不断的“损失”,并且,他们要么是没有觉察到这种损失,要么是无法对损失释怀而被其“控制”。
而正是这种原因,使得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关注在“损失”上。
试想一下:
一个长期在这种状态下的人,他还会及时行乐吗?
你相信吗?
所以:
一个自称自己不及时止损也能在当下及时行乐的人,他一定是在自欺欺人。
那么:
我们究竟在承受什么损失呢?
又该如何做到“及时止损”呢?
人是有意识的动物,依据“意识决定思维,思维产生情绪,情绪诱发行为”四个层次来划分,损失的表现由高到底分别为:
意识层面的损失、思维层面的损失、情绪层面的损失、行为层面的损失。
大多数人会明显地观察到因行为而产生的损失;
较小部分的人可以观察到因情绪而产生的损失;
更小部分人可以观察到因思维而产生的损失;
极小部分人可以观察到因意识而产生的损失。
行为、情绪、思维、意识四个维度由低到高、由易到难。
如果我们能够循序渐进提高自己观察的能力,那么,我们使自己快乐的能力也在循序渐进地提高,因此也更容易做到在当下及时行乐。
下面对同样一件小事,分别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地分析,我们究竟在不同层面上分别造成了和承受着怎样的损失。
每天上班都要挤地铁,时间久了,什么样的情况都见过。
其中,有一种情形是这样的:
地铁上已经十分拥挤,但是,在停靠站时,地铁外的人为了赶时间还是会用力地挤进地铁,这时难免会发生一些“你推我搡”的矛盾。
挤地铁的A 说:“麻烦朝里挤挤,外面已经站不住了。”
B说:“里面也有人,已经没空了。”
A说:“外面真地没空了,你朝里挤挤就有空了。”
B说:“里面有人你让我怎么挤?说没空就没空了,我骗你做什么?”
A说:“我不信里面没空,挤挤肯定还能站一个人。”
说完,不等B说话,A就用手推B往里挤。
B被挤难受,就反击A,对A大嚷:“你没看到里面没空了吗,还要硬往里挤!”
......
于是,接下来就是A和B一路争吵,直到下一站,找乘务人员,报警讲理,并且在相关人员到场前,大有一番“大干一场”的阵势。
那么,A和B,分别在行为、情绪、思维、意识层面,分别造成了什么样的损失呢?
1、行为层面的损失
表情:负面
话语:互相埋怨、不满地大嚷大叫
行动:可能会产生互相伤害的“你推我搡”动作
2、情绪层面的损失
敌对、不耐烦、厌恶、生气、愤恨
3、思维层面的损失
自私、自我膨胀、自以为是
4、意识层面的损失
分离、孤立、占有、控制
现在,让我们依次从意识、思维、情绪、行为从高到低、从根到果来分析各层次的损失关系。
1、意识
“与他人在本质上是分离的”,这种意识使得人们在心理上感受到自我是一个孤岛,并且,很难与其他孤岛产生开放的交流与信任的联结。
又由于: 自我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所以,人与人之间保持持续的开放交流与稳定的信任联结,更是难上加难。
这样,自我这座孤岛,就一直受困于封闭的牢笼,产生孤立的“错觉”。
一个被分离、被孤立的自我,就像是被囚禁在黑暗牢笼中的幼崽,脆弱得急需要保护与自我安慰。
于是,这个被分离、被孤立的自我,开始想要尽可能地占有自身周围的空间,以此获得安全感与自我安慰。
但是,仅仅占有是不够的,因为,占有无法满足这个被孤立、被分离的自我渴望与外界产生“交互”的欲望。
然而,这个自我,既想要保持当前封闭的状态,又想拥有占有带来的安全感与自我安慰。
于是,一种“变相”的交互方式被自我创造出来——控制。
自我想要控制自己占有的一切。
这也是为什么自我不喜欢未知的原因。
因为,未知: 意味着脱离自我控制,失去安全感、打破封闭状态、“暴露”自我。
2、意识决定思维
很明显:
一个封闭的自我,又怎么会向他人开放自我,并且站在别人的处境为他人的利益着想呢?
自私是封闭自我天生自带的“招黑”特质。
同样地,封闭的自我,通过占有周围的空间,并控制该空间的一切,来获得“交流”的满足感。
并且,这种满足感,会给自我带来“自我感觉良好”的舒适感受。
久而久之,自我便会越来越关注自己,“越来越把自己当回事儿”。
所以,自我膨胀的特点,也被自我创造出来了。
一个封闭、膨胀的自我,就像是一个封闭空间的国王。
因为: 几乎不会出现违背国王意愿的事物,
所以,国王“总是被证明是正确的”。
因此,这个自我,就越来越爱以自己对周围掌控空间的认知来做出评判与选择,
“自以为是”的特点,最终也被创造出来。
3、思维产生情绪
一个自私的自我,总是会选择:首先保护自己的利益。
所以,对于其他任何有可能威胁到自我的利益的事物,自我总是会第一选择敌对他们。
同样,自我膨胀的优越感,使得自我总是选择美化自己、贬低他人。
当自我发现: 眼前的事物是“比不上”它时,自我只想赶紧远离当前事物,因此,会衍生出不耐烦、甚至厌恶的情绪。
当自我觉察到自己的利益很有可能快被其他事物夺走时,它第一反应是:
做出激烈的反抗,并想要“破坏”掉抢夺它利益的事物,所以,会产生生气乃至愤恨的情绪。
4、情绪诱发行为
敌对、不耐烦、厌恶、生气、愤恨等负面情绪,背后都在表达同一个意思——攻击。
只是随着情绪强烈程度的不同,伴随的攻击程度也不同。
在外在表现的层面上,自我善用的工具就是:表情、话语和行动。
当由代表攻击的负面情绪出发,表情、话语和行动会直接表现出攻击的含义,体现为:
表情是皱眉、撇嘴、白眼、侧视等传递攻击的微表情动作;
话语是冷漠、互相指责与埋怨、不尊重、谩骂甚至侮辱等攻击性话语;
行动是你推我搡、挑衅甚至打架殴斗等造成身体伤害的攻击性行为。
所以,损失由根到果是意识、思维、情绪、行为层层传递的。
那么,大多数人在生活中又是怎么对待的呢?
(1)大多数人在行为层面去解决问题。表现为:用一种行为去“压制”另一种行为。比如: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家长用暴力让孩子改掉坏习惯、战争是用一种武力来“平息”另一种武力等等。
(2)较小部分人在情绪层面解决问题。
有些人每当觉察到自己的负面情绪时,会转移注意力或暂停接下来将要做的事情,待情绪稳定后再去着手处理相关事宜。
但是,做完事情后不去分析产生情绪的更深层原因;
(3)小部分人可在思维层面解决问题。
他或许会让自己暂时站在他人的角度或者选择逆向思维,来重新面对当下的处境。
但是,因为产生负面思维的意识种子还没有转变,所以,他们总是会重复面对相似的困境,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当前的困境;
(4)极小部分人在意识层面解决问题。
当他们觉察到负面意识种子的存在时,他们总是会在自己过往的经历中,去寻求产生该负面意识种子的原因。
这是非常明智的做法。
因为只有你自己(内心)最了解自己。
如果你不向“内在”寻求答案,你还要向何处寻求答案呢?
当他们寻求到答案后,就会以一种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意识,比如开放有爱的意识,来对过往的经历释怀。
进而,放下当下负面的意识种子,为自己的生命重新作出新的选择。
并且,新的选择,能让其内心拥有安定愉悦的体验。
所以,他们进入了其他封闭自我“渴望”的状态:
一个充满完全信任与安全感的自在状态。
现在,你应该明白:
大多数人几乎都在时时刻刻产生并承受着不同程度的损失。
并且每个人面对自我损失时“清醒”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做出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
同时,你也可以意识到:
生活的一切烦恼,归根结底都是由自我的负面意识产生。
并依次通过思维、情绪、行为层层传递,进而蔓延、渗透甚至腐化我们的身心生活。
这是一个封闭的恶性循环。
只有从“内部源头”即自我意识突破,才可以真正让我们活得自在、开心、喜悦、平和。
所以,你也更会明白:
一个不及时止损的自我,是无法在当下及时行乐的。
因为,自我首先就没有把自己从不快乐的意识环境中解放出来。
如果有人反驳说:
他不及时止损也可以做到及时行乐,
请相信我:
他只是在表演自欺的“苦中作乐”罢了,或许说“苦中做苦”更为合适。
所以,从当下开始:
提高自我观察的能力。
有意识地去练习: 分别从行为、情绪、思维、意识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去观察自我。
然后,从过往经历中去寻求答案、释怀过往、重新选择当下。
由开放有爱的意识出发,去做出新的选择。
让自我完成: 不明损失、及时止损、及时行乐的转变。
真正置身于: 快乐安定、和谐有爱的氛围中。
迎接: 新的生活给予你的馈赠、惊喜甚至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