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边缘之殇

2018-03-29  本文已影响12人  谌葭

一方面,诺苏人在当代中国的边缘社会地位,使得这些年轻人易沦为中国全球化经济转型下的牺牲者。在改革开放时代,他们的生命充满了难以克服的困境,失业、赤贫、迷惑、危险、苦难等是家常便饭。而另一方面,他们也衷心拥抱全新的自由,在传统诺苏男性认同与崭新生活方式的概念交错下,尝试各种可能性。换言之,虽然利姆的年轻人面临诸多困难,他们对于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向往与追寻尽管失之鲁莽,但至少刚开始时他们有机会衷心实现自我。

《我的凉山兄弟》

        首先这是一本非常专业的社会调查,文字里面的专业性超过我的想象。以前看的社会调查大都是记者写的,更加故事性和文学性,侧重于用故事的陈述去感染读者,但细究下来大部分的结论都是作者感性而发。这本书就像我们课上要看的essay一样,用将田野调查的过程结果都理论化了。看起来略显生涩,但算是给我自己打开了看书的一个新分类。给我一些全新的思考方式的灵感。我对事物的思考充满了主观和个人感情色彩,并带有强烈的个人倾向性,不为外界所动。但是一种理性的,对事物更有条理的分析的确是更加科学,更加透彻的。

        其实这个调查的主题是很有趣的。表面上来看,只是边陲的乡镇,一些人,一些病。但是从书中发散开的思考,其实囊括了中国的许多重要话题。中国现代化对于边缘地带的冲击,广袤农村地带在改革开放后的边缘化,青年对于现代化浪潮的向往和迷茫,国家政策与旧社会规范的冲突,法律与人性的冲突...社会调查就是这样的迷人,那些恢宏的,复杂的问题其实时时刻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发生。这些东西是全人类的,是普遍的。作者在研究这个很狭窄的议题的时候也说过,他思考的问题并不是这个社会,这个现象,这个疾病,而在于探讨全球化这个重要恢宏的议题。

        谈到这本书的元素,凉山地带身份的多重性也是作者乃至像我一样的读者会关注到的一个点。少数民族,奴隶社会转型,偏僻,贫穷,这些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最敏感的问题,最争议的点,都恰恰在这座山林中悄然发生。艾滋和吸毒不必多说,一方面他们的确如洪水猛兽一般给人们带来恐惧,但是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以及人权问题是复杂的。一个流行于现代化城市的疾病为什么在中国的乡村大肆地传播,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大城市的发展超过了所有人的想像,一方面更高更多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另一方面国际大都市的各种乱象似乎并没有在中国的城市变得普遍。但是那些值得警惕的事真的没有在中国发生吗?其实中国相对于更加开放的西方国家,吸毒和艾滋似乎得到更有效的控制和扼杀,但是强烈的社会主义色彩在这两个问题上也碰撞出不一样的问题,引发一些很有趣的思考。言尽至此,在网络这个开放的环境似乎不便多说,大家都对社会有着自己的思考,我会告诉你们,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题材。

“民改”前后凉山诺苏人威猛刚烈的孤鹰形象,已像失去狩猎领地的苍鹰一样淡出历史。

        读后小记:我很喜欢后记的标题,现在即历史。为什么读书,为什么读社会调查,读历史,原因不外乎如此。书中的凉山是个被边缘化的地方,而我真的就没有,在一步步走向边缘吗?这个时代的中心究竟在哪,被谁所占?跳出这本书,我一直在思考我应该阅读什么书。如果是民国以前,毫不犹豫我会阅读史书和大家之著。民国时期,以鲁迅为代表的评论和以胡适为代表的学术文章也是我所钟爱的,更早以前我也沉醉于徐志摩浪漫的诗歌中。来到新中国,北大钱理群教授等人的书我也常看,以及现代书。再后来便是新闻调查,再后来便是乡村纪事,再后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却失去了追求,说来也是可笑。在我个人价值观的判断上,生命和真相为上,政治社会为中,经济为下流。而大学却真真切切为这些下流的东西伤透了脑筋。自己的思考会被一点点剥夺,最后论于那些曾经自己十分鄙视分人。青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恐怕未来将无人能入主了。庆幸有认识一些没有中断思考的人,我站在世俗里,为他们默默祈祷,祝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