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数学启蒙方法

2019-07-07  本文已影响0人  上善若水果妈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在学龄前的数学启蒙,就是“数数”和“加减法”,孩子数数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急着想教给孩子“加减乘除”。其实学龄前并不需要学习“理论”方面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基础的数学概念。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话、游戏、实物演示、读绘本和故事的方法,把基础的数学概念灌输给孩子,孩子理解得越扎实深入,以后上学就能越容易学好数学,轻松进阶。

下面整理了一些数学启蒙的概念,供各位家长学习、参考。但不要给孩子和自己太大的压力,学习进度和程度要因人而异,而且这些数学概念孩子上学以后也有科学的学习安排,不要把它当成“学龄前的必学清单”。

1~2岁

1、1~10的正数与倒数

从孩子婴儿期起,家长就可以开始“磨耳朵”了,一边逗孩子玩,一边开始“唱数”。类似传统的童谣——“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就是很好的数学启蒙。

等孩子会说话了,引导孩子清晰地说出1~10的数字,孩子的数学启蒙就正式开始了。等孩子熟悉了正数,就可以开始熟悉10~1的倒数了。

2、认识1~10的数字

孩子可以清晰地说出1~10以后,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把“音”和“形”对应上,通过图书、积木等认识数字,孩子看到数字,可以说出正确的读音。

3、1~10的数字排列

等孩子可以认出每一个数字以后,家长可以试着让孩子把数字排列出来,可以通过积木、数字磁力贴等,让孩子爱上数字游戏。

4、1~10的实物对应

把数学的抽象实物化,具体应用到生活中:让孩子可以简单的数出物体的个数,比如:一个苹果,两块饼干,三本书。

5、基本二维形状

孩子在1岁多就可以开始学习认识基础的二维形状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心形等等。平时生活中的生活物品、玩具,都可以用来做“教具”帮助孩子构建基本的几何思维。

6、 大与小的概念

生物的趋利性是可以帮助孩子选择到“更大的蛋糕”,但理解“大与小”的概念不是天生的,家长在生活和游戏中多向孩子提问:哪个大?哪个小?西瓜大,苹果小等,随着月龄的增长,再告诉给孩子“更大,更小”的概念。

2~3岁

1、“比较”的概念

孩子到2~3岁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理解一些比较的概念,比如对比的:轻与重、高与矮、长与短。在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对不同种类的两个物品,以及相同种类的两个物品进行比较。

2、数量多少的概念

让孩子辨识“谁的碗里米饭更多?”、“哪个盘子里的苹果多?”通过生活中这种数量的认知练习,孩子会逐渐理解数字本身的大小,比如5和10哪个数字更大。

3、1~20的认知

如果孩子已经熟悉了1~10的正、倒数,错乱排列,可以把数字逐渐增加范围到1~20。

4、配对的概念

“配对”是孩子都很喜欢的游戏,把两个一样的或者相配的物体是“一对”。比如让孩子把同一双的袜子配对、同样的筷子配对等。

3~4岁

1、1~30的认知

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可以把数字的识记、排列、正倒数的范围增加至1~30。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这个概念可以基于孩子的“配对”游戏之上,告诉孩子所有物品能够配对成双的,就是偶数;配对以后多出一个,就是奇数。依然可以利用筷子、袜子、手套等物品来帮助孩子理解这个概念。

3、观察规律

3~4岁的孩子开始发现一些“规律”了,比如交通信号灯的变化:绿色、黄色、红色、绿色、黄色、红色......让孩子观察和预测,下一个灯是什么颜色的,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

4、时间顺序

“先换睡衣、再刷牙、最后上床睡觉”,通过生活规律即可帮助孩子理解事件的发生顺序,有“开始、然后、最后”的顺序概念。

5、“一半”的概念

“一个苹果,妈妈和宝宝一人一半。”

“一杯水倒掉半杯,留一半。”

生活中“一半”的概念很容易呈现,提高一些难度的话,可以考验孩子:比如,4个苹果,给爸爸一半,给宝宝一半,每个人有几个苹果?

4~6岁

1、“倍数”的概念

这个概念对孩子来说有些难度,可以让孩子先试着理解2倍的概念,“增加了同样的数量”就是2倍,可以用生活中的一些小物品来帮助孩子理解。

2、隔数字数数

当宝宝将1~30都数得很溜了,可以让孩子试着隔数字数数:比如2、4、6、8、10。用数字积木和数字冰箱贴来玩也很方便,趣味性高孩子也乐于参加。

3、分组

给孩子一堆物品,让他根据特定属性来分类:比如根据物品的形状、颜色等属性分类。以此再引发“成套”的概念,比如一套餐具,一套图书等。

4、三维形状

可以教孩子认识一些三维的物品和特征,比如:球体、圆柱体等,可以利用沙子模型教具。

5、体积和容积

当孩子掌握了长短、大小、高矮之后,就可以判断简单的体积和容积了,比如同样大小的杯子,哪个杯子里面的水更多,以及比较和形容物体的高、宽、薄厚等。

6、时间的概念

学龄前的孩子看表还是有点困难的,可以先从整点时间的认知开始,利用孩子生活最相关的几个整点,比如7点起床、12点吃午饭、18点吃晚饭等等,到了相应的时间,让孩子去看钟表来理解。这对孩子学习时间管理也是有益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