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六个步骤理解情绪沟通

2019-10-26  本文已影响0人  葱小白1991

  电视剧《小欢喜》里有一段戏,广大网友直呼似曾相识。

六个步骤理解情绪沟通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情绪沟通案例,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反面的沟通场景。

    在沟通类的书籍中,大多都会提到,东亚文化是一个高语境文化,在这种环境中,大家比较倾向于让别人"领会"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主动直接"表达"出情绪。父母不会向子女表达自己的情绪,老师也不会教学生如何表达情绪。这就导致,大多数人在一生中没有受过情绪沟通的教育。

我们在生活中与工作中,最累的事情是什么呢?

是敲10个小时的代码?是打扫一天的卫生?

都不是。

往往最累的,是与身边的人进行情绪上的对抗。糟糕的情绪沟通很容易导致我们与朋友,爱人,亲人,同事的关系陷入僵局。

那么如何做好情绪沟通呢?

《非暴力沟通》提出一个总则: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例句: 你早上没有按时递交材料,我很不满,因为我需要你的资料以便跟客户交流,我希望你下次能够按时提交。

在生活中,表达的因素会更少一点,但是两大关键因素是不可或缺的:

                            观察+感受

观察:

观察是对事实的描述,这个描述一定是客观的,并且是精确的。

比如"你这周迟到了三次",不是“你这周总是迟到”

          “他昨晚发了脾气”,不是“他无缘无故发了脾气”

            “我感觉你在生气”,不是“你就是在生气”

    情绪是怎么来的?实际上往往事实本身不会引起我们的情绪,而是我们对这些事实会有一些过度的解读和猜测。往往是这种猜测导致了我们情绪的爆发。

    比如同样是约会,朋友迟到和对象迟到,我们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经常会把对象迟到,解读为“TA重视我就应该准时达到,TA没有准时到达所以TA根本不重视我”。

    过度解读往往会造成情绪沟通的第一步就走错,因为你的解读往往会直接引起对方的抵触。比如你本来想表达TA迟到的委屈,最后一张嘴就成了辩解“TA到底重不重视你”。

    因此,面临事实,我们不能做预设,也不能做评论。

感受

感受就是认知自己的情绪。无法认知情绪,就很难做好情绪管理和情绪沟通。

当出现情绪时,我们会有一个本能的反应,就是否认情绪。

我们回顾一下案例,当妈妈问女儿,是不是生气时。女儿非常粗暴的说没有。

相当一部分人,在意识中认为,在人前表现出情绪,是一种非常不成熟的表现。于是,很多人根本不允许自己出现情绪,不管是负面还是正面的情绪。拼命的压抑情绪,最后导致的就是情绪失控和情绪失语。

情绪失语其实是指,一个人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譬如不高兴,是一个很模糊的描述。这种不高兴,是害怕  ?还是生气?还是沮丧?失望?悲痛?我想应该很多人看到这几个词,心理会想,这不都差不多么?这其实就是情绪失语的一个表现。

我们甚至能遇到一些人,他在生气发怒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处在情绪中的。脑子中是没有情绪的概念的。一个人,倘若连情绪都认识不到,怎么可能情绪管理呢?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有人告诉他,这种情绪是“发怒”,帮他树立情绪的意识。

第二步:分析自己的情绪。

情绪产生的来源分为三大类:

1. 预期差型

预期与现实的差别,是情绪的主要来源。自我分析时,可以按照以下的公式进行分析

"我感到A,是因为我预期B,但是事实是C,所以我觉得D"。

例句"我感到委屈,是因为我预期男朋友能懂我的想法,但事实是他并没有懂,所以我觉得他不爱我"

关键在于C和D之间的逻辑是否是成立的?

对于C和D关系的推论,其实是情绪管理最关键的部分。

对象没有及时回电话,回微信,有人会因此推出他可能在忙,而还有一部分人却会推出他不重视你,更有的人甚至会推出他不回你是因为在跟别的女孩子聊。

三种结论,明显推出第一种结论的人的情绪会好得多。

有一个心理学测试,叫墨迹测试,就是一团墨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电影《守望者》里面有个超级英雄叫罗夏,他的面具就是依据此变化出来的,他的面具上流转着不同形状的墨迹。

在情绪中不是不允许做预设,只是一旦做了预设,就应该去求证预设的合理性,而不是自己预设的同时自己又下结论。

比如回家看到卫生没打扫,你很生气,你觉得自己在外面那么辛苦,而妻子在家闲着为什么连卫生都不打扫。这时候其实就是做了预设妻子是真的"在家闲着”么?

2.反射型

反射型的情绪是一种应激反应。

其来源一般是历史事件的阴影,比如父母经常吵架的孩子,会对别人的音调非常敏感,即使对方没有什么恶言恶语,仅仅是升了一下音调,就会引起剧烈的情绪波动。

小时候我经常跟妈妈吵架,我妈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就是XX,你还不承认!”这就导致我现在对这句话就非常敏感。

最近非常流行探讨原生家庭的伤害,相当一部分伤害,最后都造成了孩子的反射型情绪反应。

但作为“受害者”尝试去分析这种伤害的根源,其实某种程度上能帮你缓解与家庭的矛盾。

3. 激素型

人在某些时刻,情绪会异常,比如近一段时间处于一个很焦虑或者压抑的状态,或者女孩子怀孕的时候。人体的激素分泌异常,进而引起情绪上的不稳定。当身边的人出现这种情绪时,拥抱/亲吻等亲密动作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三步: 是否接受情绪

是否接纳情绪的关键在于,对预期差的容忍:

    预期其实是对事物的理解程度。

    当你理解了学习的规律,就能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提升有一个更加科学的预期。

    当你谈了几次恋爱,就能对TA的一些行为有一个更加合理的预期。

    即使如此,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当出现预期偏差时,一定要有容忍偏差的能力。

    首先,需要知道对方行为背后的动机,这个可以直接交流。很多时候是人们好心办坏事了。

    其次是拥有包容度,人是复杂的,要去允许跟你不同逻辑不同思维不同行为的人的存在。

    这里就要区分,两种性质的行为。一种是,他只是跟你不一致,但是并不会对任何人造成伤害,比如你喜欢当天洗袜子,他喜欢一周洗一次。这个严格来说并不会对任何人造成伤害,那就应该允许他的存在。

    这里要说到一个耳熟能详的词,叫“控制欲”。

    控制欲就是强制让别人生活在自己的一套逻辑中,而且控制欲往往是修正对方的行为,不是去修正对方的思想,不仅本末倒置,还会使对方产生及其强烈的抵触。

    另一种是确实会对双方造成伤害的行为,比如对方喜欢冷暴力。

    那么你就需要跟他沟通,双方都要认识到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那么错误的一方就应该努力去纠正这样的错误。同时应该给予对方一定的成长时间。

第四步:表达情绪

    表达情绪需要注意的是,情绪的载体是自己,不是对方。

    按照“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的公式,我们来简单剖析一下。

    观察: 客观事实,不要做假设和结论。

    感受一下,“他这周只洗了3次澡”和“他是一个不讲卫生的人”。 总是,经常,老是等这种词语在描述事实时,一定要去避免。事实描述的不准确,沟通的第一步就会失败。比如老婆抱怨说“我老公从来不进厨房”,老公肯定会立马反驳“我怎么没进了?”

    感受+需要:描述的时候,注意主体在“我”。

    请感受一下"你没有按时做作业,太令我失望了"和“你没有按时做作业,我感到很失望,我希望你能安排好自己的事情,这样就不会手忙脚乱了"两种句式的区别。

    请求的内容要明确,比如“我希望你能理解我”就是一个非常含糊的请求,类似的“我希望你爱我" “我希望你尊重我的隐私”等等。将这种请求替换成“我希望你能在进来前先敲门,因为我比较看重我的隐私"会更好。

有的情况下,确实你憋不住了,想发泄一情绪,那怎么办呢?比如你女朋友很好心的帮你整理了房间,结果有个给客户的关键文件你要用却找不到了。你知道她是出于好心,不是故意,但是因为耽误了订单,你也确实很生气。那怎么办呢?

你可以发泄,但是发泄前跟对方讲明白就好。你现在想为这事骂人了,那你就明白的告诉对方“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是我确实很生气。我想发泄一下,吼几句。”这样子对方就知道你不是在针对她,就不会产生敌意。

第五步,引导别人的情绪。

      即使我们做到了很好的情绪沟通,但是如果对方没有掌握这个技能,就可能导致沟通结果依然是失败的。

      那么我们就按照“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公式,来引导对方,搞清楚对方想表达的是什么情绪,情绪的起因是什么,以及他需要的是什么。

    倾听的关键点,在于首先感受到对方的情绪。

    这里讲一个就是共情的能力。

    共情是人与人链接的纽带。对大多数人来说,体会到别人的负面情绪其实并不难,反而是体会别人的快乐要难一点。比如对大多数来说,可能是体会不到我们程序员写代码的快乐的。但是大多数人肯定能体会到程序员被老板骂了的悲伤的。

引导情绪的关键在于反馈和肯定。

    比如对方在叹气,  你应该说“你好像有不开心的事情”(关注)?而不是“年纪轻轻叹什么气”。

              “这次加薪没我”。

              “因为加薪没加到你,而你平时工作又很努力,所以你感觉很委屈是么”(反馈)

                “是啊”

              "如果我辛苦工作,最后没加薪,我也会很委屈"(肯定)

第六步,自我提升

              情绪管理和沟通方式都是一种技巧性的东西。本篇内容,有一个大前提是,他是一个平等的对话。可能不适应用与客户,领导沟通的场景。

          情绪管理这种软技能,是可以进行自我提升的,前提是做好自我监控。记录自己的情绪状况。学习有三个原则,Focus,Feedback,Fix。做好记录,定期总结反馈,不断进行修正。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回顾自己的情绪,如果发现哪次沟通的不好,请记得给对方道歉,道歉的内容应该围绕"你忽视了对方的情绪"这个主题。

参考资料:

《亲密关系》《非暴力沟通》《爱的五种能力》《沟通的艺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