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esting Business Models | 有趣的商业模式们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High Fidelity|不懂虚拟现实社交,你很难让良辰奉陪到

2015-11-20  本文已影响470人  钛点在简书

对大多数人而言,虚拟现实是个遥远的词,只出现在硅谷巨头的未来规划或者国内公司的宣传文案里。然而一些正经公司,比如AltspaceVR以及High Fidelity等,正把它和人人熟悉的社交组合在一起。

看起来他们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或许未来,虚拟现实社交将和视频&图片社交等老一辈人无法理解的社交形式一样,成为青少年的主要沟通方式。本文将介绍这两家公司的出现,他们做了什么,以及作为附加的,一个日本推理小说家如何在十几年就预见并描述了此种沟通方式。

你潜入了海底。

通常而言,视野范围里长得比较像人的生物应该只有你。 你可以四处游游(速度会比在大陆上走慢),上下调整深度,偶尔还能在海底沙地上发现只狗狗的遗骸。于是你站在边上默哀一会儿,然后决定上岸透个气。

你随便找了个地方跳出来,选了一个看起来设计得不错的大房子进去。 房子里可能是日本人,可能是土耳其人,你可以看见他们交谈的时候语言符号从头顶上冒出来。

然后他们看见了你,把你默认为朋友介绍来的同乡,并用母语热情招呼。你可以一下戳破这种假象,转头直接走掉,或者手忙脚乱地调出电脑旁边手机上的翻译工具。

以上场景都出现在那个叫Second Life的线上社交游戏——虽然大部分参与者可能都不认同这个定义——里面。

[虚拟人物和物品造型的高自由度让设计师们完全发挥了自己的创意]

Second Life ->  High Fidelity

它的创始人Philip Rosedale更不会认同。

在这个地方,人们可以设计一个非常立体的形象,像真实生活一样改变着装,打造自己的房屋,到处逛逛并拆了屋子重建。听起来是不是挺耳熟? 在Second Life刚出现时,“又一个联机的模拟人生(The Sims)游戏” 已经足够概括说明整个定义。

可以额外一提的是,由于设定上的相似性,这两款游戏——或者说一款PC游戏和一个线上社群——的斗争从未停止。各自的理念支持者经常在网上掀起笔战,或者向入门者指点它们的区别。

上图截自某个模拟人生论坛上关于Second Life的讨论。

通常而言,大家会像后两楼一样,把PC端游戏和线上虚拟社区作为两者的主要区分。但让我注意到的其实是一楼把后者比喻为 “adult version of sims” 的说法。因为印象里,在模拟人生里可以做的事情其实很多,很多,很多,实在是非常难以理解为儿童游戏了。

总之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并开始在这个社区里创造各种各样的设施,餐馆,酒吧,使馆,情人旅社,所有现实世界里能够存在的东西。实际上,还有那里没有的。比如我大一刚开始玩这个游戏时,就时不时让我的人物在广告牌前看几个小时来赚外快,这么神奇的兼职现实里真是挺难见到。

[感谢时差,不用电费的学校宿舍,超强待机的某款电脑,以及社区同仁们关于如何在Second Life里挣外快的慷慨分享。 ]

真实的金钱交易,甚至让人能够以此为生的职业都在这个社区里出现并得到广泛运用。 媒体开始感慨此游戏世界庞大到可以复制现实生活。

然而有一些人,或许包括创始人本人,在从另一方面理解这个现象:不是游戏世界魅力巨大到能够吸引普通人过来社交,而是普通人的线上社交缺少了某样元素,使他们不得不跑到这个游戏里来进行沟通。

模拟现实的元素。

[使用Oculus Rift在Second Life里进行游戏的视角。图片来自网站宣传视频]

实际上,后期的Second Life已经在不断强化这一点。除了照搬现实社会的运作规律外,在感官上他们还引入了Oculus Rift增强玩家的体验,使原来通过电脑屏幕呈现的仿真场景直接出现在参与者眼前。

但那似乎并不足够...

High Fidelity 每个人的虚拟空间

Philip Rosedale的团队又在Second Life之后创造了high fidelity, 和那部颇受欢迎的小说改编电影《失恋排行榜》同名。

这个某一部分上和Second Life一脉相承的项目是一个开源平台。和前者象征的整个线上社区不同,这是一个提供基础架构的开源平台。用户通过平台提供的技术创造自己想要的虚拟空间,选择自己的线上形象,带上模拟设备(目前为止常见的仍是Oculus VR的基础配备),并在空间里和他人沟通,就如同他们在很早以前的互联网初期新建线上聊天室来和别人谈话一样。

平台上将构建虚拟空间形容为和搭建网站一样简单(Deploy a shared virtual space as easily as deploying a website)。 实际上,连商业模式都有几分相像,High Fidelity的盈利方式之一就是对用户构建的虚拟空间地址进行收费。

[就像所有工具型平台一样,他们列出了一些精选作品供访客参阅]

当然了,这个几乎可以用卷土重来形容的虚拟现实团队并不打算像上次一样自己解决一切事情,大概也是因为上个项目Second Life里的动作、场景滞待招来了大量投诉。 他们打算将使用者的闲置电脑时间作为计算资源使用,以此保证那些复杂的进程。

[也有消息说用户可以向空间构建者出售自己的闲置电脑资源,但在网站上没有找到这个项目]

听起来似乎比让人在虚拟的广告牌前站几个小时有效率得多。

然而,诚如当年使用线上聊天室的前提是你有个连上网的电脑一样,使用此类技术在虚拟空间内沟通的前提也是你有了那些能连上虚拟实境的设备。 在此类设备普及前,在虚拟空间和人进行日常社交仍然是属于小众的事情。

但反过来说,就如家庭电脑普及化后的结果一样,当模拟现实的设备进入千家万户以后,你或许也必须要像所有年轻人一样,带上眼镜和耳机,一边怀念过去那些只需要在键盘上打字的旧时光,一边在某处空间和他人进行“面对面”的互动。

------

延伸: 日本工科教授兼推理小说家森博嗣在其1995年写成的小说《全部成为F》里较为详尽地描述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日常沟通的可能。实际上,他在同系列小说最后一本《...面包》里更为具体地介绍了可能出现的设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