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ISC框架下的授课比赛复盘
一、为什么要参加比赛?
今年初,当我接到学院通知,让每个系推荐一名老师参加学校的“青年教师授课比赛”时,第一反应是:这种费时的多学科授课比武,有什么太大的意义?每个学科教法不同,就算真比下来,即便讲得再好,也不过是得一个“十佳青年授课教师”的虚名,能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什么真正的帮助?
不过,上面布置的工作还是要做的,遂在系内进行自荐和推荐。结果不出所料,参加过往届比赛的老师不再愿意参赛,其它年轻老师又觉自己竞争力不够,不愿意出去比。无奈之下,我只好硬着头皮,以不再年轻的年纪(已快靠近报名的年龄限制),抱着“这到底是多大一点事儿”的心态,被动报名参赛。
二、比赛内容和过程
这比赛,不参加不知道,一参加吓一跳。拿到赛程,人都傻了!持续8个月,简直堪比马拉松!
第一阶段,4月-6月,接受专家组随机随堂听课,淘汰50%,余下的进入第二轮,初赛成绩占总成绩30%;
第二阶段,11月,授课决赛,20名选手,专业授课10-15分钟,成绩占总成绩45%;
第三阶段,12月,演讲比赛,20名选手,以“甘守三尺讲台,争当四有老师”为主题,自拟具体题目演讲,成绩占总成绩25%。
坦白讲,我已经十几年没参加过这种抛头露面的比赛了。待在舒适区太久,一下要参加这种最后可能以小数点后两位数定高低的竞争,还是很不情愿也不适应。但没有办法,既然已经代表学院参加了,又不想太丢脸,还是尽力准备好每一节课。第一阶段目标就定为:入围决赛。
4月-6月,陆续有专家来听课,我的随堂发挥还算正常,但也有几节自己感觉讲得不那么出彩。后来心态逐渐放松,没再太理会是否有人听课。7月出了结果,我以经管组第二名,在全部选手中排名并列第7的成绩,进入决赛。那时,长舒一口气,终于完成了入围决赛的任务。看到这个初赛成绩,自己竟有了第二阶段的想法,能不能博个“十佳”?毕竟,我们这专业课并不好讲,同系两个同事也是讲课非常好的老师,在早两届他们却错失“十佳”。如果我能有突破,也是给我们系涨脸不是?看,我这种小农意识,想的还是能拿个好点的名次!
接下来,从暑假开始,我断续开始准备决赛内容。
8月,征求系内同事和个别外系同事对选题的看法,仍没有太满意的选题。
8月底,考虑到评委来自不同学科,正好那时在知识型IP一期训练营,就问了对教育很有想法的秋叶老师的意见。老师给了不错的思路,但我仍觉得不够聚焦。
8月底,同时还完成了演讲稿一稿,自己不满意,秋叶老师说没讲到重点,大眼睛老师(资深全能主播)说不吸引人,都提出了大改意见,只能暂且搁下。
隔了快一个月,9月底,想着十月底要提交材料,重新启动,专心先研究授课决赛内容。留下早前的一个选题,新增设计了两个选题,又来一轮意见征求。此时,三个选题设计还各有硬伤。转机出现在和一个外系同事交流时,他建议可以试试用交易成本理论讲物流决策外包,而交易成本分析正好是他的强项。巧的是,这个选题其实是我的备选4方案,只是觉得没有办法讲的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故事性。这时又有同事提醒我,既然刚刚参加完京东华南区校企合作讲师培训,有现场参观调研故事,不为外界所熟知,不是正好可以讲出点新鲜感?
就这么和同事们来回交流,我快速搭起物流决策外包选题的设计框架,搜集京东自营物流和阿里外包物流的资料,写好大纲并尽量填充内容。本来还在犹豫是不是还有更好的选题,秋叶老师的一句话提醒我:“现在已经有了不错的选题,最重要的是考虑如何把这个选题讲好,而不是再去纠结新的选题。”
是的,时间已经不多,是时候完善教学设计并撰写讲课稿。赶紧抱紧这位讲课高手同事的大腿,他可是往届比赛第二名得主,擅长逻辑推演和讲故事,常常是在讲故事中,把理论观点也论证清楚了。在他的帮助下,又进行了好几次修改。最后,以京东和阿里的“猫狗大战”为主线,重点讨论了重复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对物流外包决策的影响,每讲完一点就抛出一个互动问题。整个PPT的每一页,都是视觉统一的“自营make”和”外包buy”的对比图,逻辑非常清晰。此时,版本定格在V5。
10月底,面基大眼睛老师,她提出讲课稿要更通俗,有代入感,因为面对的大多数评委都不是来自我的专业。我又改了一稿后,她亲自操刀。这样又是几个来回,到了快比赛的前一个星期,我还在和秋叶、大眼睛以及同事们讨论如何更快吸引听众注意力,引入授课重点;如何设计互动,让听众有参与感;如何加入新媒体元素,告诉评委我会新玩法。
11月19日凌晨,大眼睛发来定稿录音示范。我也录音并检查,发现还是有超时可能。
11月20日,授课比赛前两天,我决定删减开头的引入话题部分,尽快直入主题。此时,版本定格在V7。准备13分钟的录音,如发挥紧张,不至于超过15分钟。
11月22日,比赛,第9个出场,还是紧张,后面渐入佳境,还是漏了点内容,但听众听不出来。授课决赛排第五位,但大家的分数都非常靠近。下一周的演讲比赛,只要正常发挥不忘词,入“十佳”应该没太大问题。
11月23日,午餐时和同事聊起演讲选题,觉得自己不擅长打苦情牌,演不了感情戏,不知如何才能讲的出彩。聊了几个选题后,他突然提议,要不就谈谈在新环境下如何引导学生玩好手机,用好新工具,帮手机“正名”。不错的选题,有新意!回到办公室我就写起来。下午发给大眼睛和同事们看,我的首席顾问李老师又帮升华了主题(学生玩手机关键是因为老师没有激发学生的内在热情)并补充了几个小故事。大眼睛更是把小小手机与现实发展对老师的新要求联系起来,强调深化了主题。
11月27日,演讲比赛前两天,定稿演讲稿(V6),大眼睛又一次发来录音示范。
11月28日,演讲比赛前一天,为了不超过5分钟限制,我又删了内容到1100字。自己录音并检查。这天又巧是全天课,没有太多演练时间。
11月29日,演讲比赛第4个出场。竟然紧张到手脚有点发抖(很大原因是对讲稿没有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开讲后,忘到评委和同事们,很不自然到差点忘词。赶紧调整视线,看到最后一排无人区。还好,顺利讲完。但回看录像发现感情不够,声音感染力不强。最后,三轮总分排第7,如愿入围“十佳”。
三、我的心得:用好disc,一定更精彩
(一)D:明确目标,快速搭建选题框架
虽是被动参赛,但我是一旦做一个事情就想做出结果的人。从一开始隐约有目标“冲十佳”,到确定第一阶段目标为“进决赛”,看到初赛成绩后更有信心把最终目标定为“入十佳”,授课比赛后把演讲阶段目标定为“不忘词,顺利讲完”,每一阶段,明确的目标就是清晰的指引,如果没有这些小目标,只有把课讲好的笼统目标,可能又是另一种结果。
定下目标后,一定要尽快确定选题并搭建逻辑清晰的框架,这样才有全局感。在前期大量征求意见后,要拿出D特质,快速确定授课选题,出大纲,后面才好一步步完善。
(二)I:会讲故事和现场互动更能锦上添花
专业授课本来就很强调逻辑,如果一味讲理论,又面对很多非本专业的评委,很可能枯燥无味没有共鸣。所以,引入实践故事来展开,而不是把理论和故事举例分开,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做法。把理论观点穿插在故事中,像是听故事,回味时又能体会到强逻辑的理论观点,听着听着就把知识点也学完了,还学到了理论的扩展应用,那种感觉,不是一般的好。
强调现场互动能让听众和评委更加有参与感,更容易共鸣。比如,开场以问双十一是否剁手为引入,联系到电商物流服务的不同,背后很可能就是决策不同决定的,很快进入正题——物流外包决策,make or buy?后面一直用京东make和阿里buy做对比,分析他们为什么会这样选择,而本质是谈了影响交易成本的三要素:重复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这就是在讲故事了演绎了理论知识点。另外,没讲完一个要素就抛出一个扩展问题进行互动,进行“假互动”(停顿一下,自问自答,并不真需要听众回答),即给了听众思考时间参与进来,又控制了授课时间。
演讲要求的故事性和互动性就更甚。这一点我虽有考虑,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后来我的演讲稿入选校报刊登出来(19篇选了5篇),印证了选题故事(不纠结学生上课玩手机)得到认可,里面的一些小故事,如旅行、逛街、邮件也让讲稿更有场景感,但是,演讲时我的感情投入不够,没有设计合适的手势辅助演讲,导致得分并不高。
(三)S:长时间的赛程,一次次被虐,需要耐心和耐力
长达8个月的赛程,第一阶段3个月中的每一次讲课都可能有评委随机听课,第二阶段授课决赛从选题、大纲、讲稿、PPT,一次次主动和被动受虐,来来回回改了七八稿,第三阶段的演讲比赛,更是挑战我这个低I,从写讲稿到发抖着上台,到克服过程中大脑随时断片的恐惧以及太早出场的不利顺序,我只能说,自己的高S帮了自己!因为我一直坚守一个信念,完成比赛,我就遇到更好的自己!
(四)C:周密计划,层层分解,力求更好
决定参加比赛以后,我做了几年事:
1.研究赛程和评分标准
知道三阶段比重分别占30%、45%和25%,知道评价指标强调专业理论和实践特点的结合,自然就知道关键点在于平时讲授好每一次专业课以及设计讲好授课决赛,选点要注意能体现理论高度又能结合大家好理解的企业实践。
2.研究往届比赛优秀教案
因为学院同事有拿学校最佳授课教师和青年授课教师十佳的经验,主要研究了他们的课程设计可借鉴之处,小而精的理论知识点、强逻辑主线以及精彩举例呈现是优秀教案的共同点。
3.找到多维度军师团
考虑到评委来自多学科,我陆续构建自己的军师团:
一是学院同事,他们给了专业授课和演讲建议,特别是专业授课方面,在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结合、讲述方法等方面给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二是外学科老师秋叶,他在选题思路、赛程把控、新媒体应用等方面提供了不少经验和极妙的点子。
三是演讲和声音老师大眼睛,她在极其忙碌工作之余,在最后阶段,一遍遍操刀改稿,力求讲稿更通俗更口语化更具吸引力,深夜还帮录音示范,提示该注意的细节(如,到10分钟时让自己人提醒自己,以便后面有5分钟时间调整,不会慌乱),敬业和助人精神,让我深深感动。
四是PPT小助手晶晶,她领悟能力很高,一下就拿出合我心意的模板并用心设计已达图文一致,既专业又不呆板,让我专心于核心内容,放心外包PPT。最后的PPT成了加分项,非常棒。
4.一遍遍修改讲稿,直至最后一刻
不管是授课比赛稿还是演讲稿,我都大大小小改了很多次,后来算了算改动较大版本次数,都有七八次。甚至到打印出来后,我还用笔在上面手动修改。并且记下每部分的时间,对讲课速度做到心中有数,哪一分钟讲到哪个内容,都非常熟悉。这也让自己更有自信,从容表达。
最后,我想说的是,过程学习的收获远比结果重要。一位参加过比赛的同事早前就和我说过,“如果你把过程当成学习机会,不过多考虑结果,可能收获更大。”这8个月比下来,我也认为,最大的收获,是意识到自己专业授课教学设计和素材准备的不足,以后会更注重平时积累,力争科研也能反哺教学。另一方面,作为讲了12年课的资深老师,我意识到要更加强对人的敏感度,毕竟,教学面对的是学生,如果只是我们自己在讲台上自嗨,那显然没有达到教学的真正目标。所以,加强讲课的有趣性,多用故事或实例讲枯燥理论,顾及不同特质的学生,是我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