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作者文章合集做,干想法

专注力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竞争力,为什么你没有?

2018-06-14  本文已影响683人  彭小六

1. 象棋的故事:

茨威格曾经讲过一个象棋的故事:
在纳粹的集中营里,一个知识分子被关在小房间里。墙壁是白的,床单被套是白的,他也不知道时间,不知道白天和黑夜。最受折磨的不是拷打,而是没有书看了,对于一个潜心做研究的知识分子,相当于天天让他饿肚子。

在一次审讯的时候,他看到一本书,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偷来回去。
对于他来说最好的书应该是一本可以反复看很多次的,比如数学这类的,结果掏出来一看,是一本象棋的棋谱。

他非常的失望,但是没有办法,但这也总比没有好啊!
因为书很薄,于是他强迫自己每天只能看一页,但是再怎么省着看,结果还是很快看完了。

那怎么办呢?
他尝试在大脑中还原书上每一页的棋局,结果几个月下来,这本书还是又读完一遍。

没得读了,那怎么办?
他开始在脑子里自己和自己下象棋。
想想看,两个自我都知道对方要出什么招,这其实很难下的,但是为保持大脑的运转让自己不疯掉,他开始每天在脑子里自己和自己下棋。

后来,等他被逃出生天,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象棋水平怎么样。
直到有一次他在轮船上遇到一个象棋世界冠军,他以前也没有怎么下过象棋,于是抱着开玩笑赌两把的心态开始向世界冠军讨教切磋。
于是结果3局下来,世界冠军都输了。

2.齐白石的故事

齐白石年少的时候家庭并不富裕,所以他16岁开始拜师学习雕花木工,给家里面赚钱。齐白石学手艺,不仅勤动手,更善动脑。他发现,师父雕的花,以及其他木工做的,翻来覆去就几个固定的式样,什么“麒麟送子”、“状元及第”,没什么新意。于是他就搞了些创新,把国画里其他的一些元素如虫草、花鸟等迁移到木雕里。起初只是试探,没想到雕出来的这些新品,颇被大家欢迎。

这种经历让他对国画有了强烈的兴趣,但没有人教他画,而他能看的国画画册也是比较初级的,没有什么好的资料可看,所以他一直无法真正入门学画。

直到二十岁的一天,齐白石在一个主顾家里干活时,发现了一套《芥子园画谱》。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非常经典的国画教科书。一个想学画的人看到一套画谱就如同一个想学武的人看到了一套武功秘籍,如获至宝。可是这套书是别人的,在当时又很稀少珍贵,他没法从别处得到。于是只能向书主借来,用薄竹纸覆在书页上,描红一般把原画一笔一笔勾描在竹纸上。就这样勾画了足有半年,画成十六册,才悉数描完,然后才把原书交还。

接下来的五年,齐白石靠这套勾描出来的《芥子园画谱》做木雕,并且闲时也反反复复拿出来临摹,勤学苦练,他画画的底子就这么打了下来。
后来齐白石的画在当地出了名,引来名画家收他为徒。有了专业指导后,齐白石的画技更上一层楼,终于成了一代国画大家。

3. 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专注呢?

前面两个故事,都发生在知识贫乏的时代。
一本书反复研读居然能产生这么大的威力,能200-100的买到很多书的我们应该会感觉到很吃惊。
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像他们那样的专注呢?

这里面有3个原因:

  1. 更多的商业争夺
    罗振宇在2016年提出国民总时间这个概念。
    意思是整个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基本上已经稳定;每个人每天可以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总量也固定,总人数乘以总时间=国民总时间。
    当罗振宇在前年提出国民总时间这个概念之后,互联网商业的本质就是对用户注意力和时间的争夺:

    • 微博只要发的124个字;
    • 公众号文字控制在3000字,5分钟内保证让你看刷完;
    • 抖音视频15秒要给你一个惊喜,然后自动下一个视频让你在15秒后再爽一次;
      商业为什么要抢夺我们的时间?
      因为在互联网,用户和用户在线时间就是一家企业估值的基础。
      明白了这个,你就明白了,为什么现在所有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就两种了:
    • 一种是占用你的时间,让你上瘾,比如抖音,比如微博,微信朋友圈;
    • 一种是提供服务,让你离不开,比如修图APP,比如滴滴打车,美团外卖。
  2. 更多的“自助负担”
    很多人觉得现在都人工智能了,手机很方便,很多事情都可以让软件来处理,我们应该有更多的空余时间才对啊。
    其实并不是。
    很多原来重复性的体力工作,因为互联网和科技的发达,这些工作慢慢从企业雇员转移到了我们的身上。
    上个月我在虹桥机场,看到已经升级了自动行李托运,你需要自己动手操作屏幕,自己把条码纸贴好在你的行李箱,如果机器没法识别,你还需要手动去调整。——原来我只需要站那等就好了好吗!
    餐厅没有服务员直接扫码可以点菜了,所以我经常要在屏幕上点半天;
    外卖更可恶,因为选择太多,以至于我经常选了半天结果放弃选择,去楼下吃肯麦当劳;
    企业在拼命降低自己的运营成本,意味着你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需要花费在这些自助的地方。

  3. 更多的变化
    2017年我从镇江到了深圳之后5月份一个月的分享和节目录制就超过了100场。这个数字占16年全年总量的50%。
    这个世界的脚步加快了。
    行业变化的脚步变快了,我的职业生涯头10年,是每3年一次变化,但是现在几乎每半年我们就要调整我们的计划,取消或者新增一些方向。
    这种变化,让我开始不得不去尝试学习新的知识,探索新的领域。
    我们渴望跟上世界变化的步伐——我们渴望更多

被商业打劫,被自助困扰,为变化疲于奔命,渴望更多——我们没有办法专注,注意力稀缺也就不足为奇了。

4.注意力稀缺会带来什么问题呢?

注意力稀缺,会让你永远是一个穷人。
想象一条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通完你的大脑,但是现在它堵车;如果这时候一个重要的金主要去见你给你一个合作机会。
结果很清楚,就是你得不到这样的机会。

芭芭拉·艾伦瑞克 (Barbara Ehrenreich)在《我在底层的生活:当专栏作家化身女服务生》这本书中,讲述了她是化身在基层体验生活的时候,感受到的贫穷的本质就是稀缺。

一个餐厅服务员每个月的工资就够他付旅馆房租和吃饭,问他为什么不租房子,因为租房子的话可以节省一般的住房开销,得到的回答是租房子要预付押金,他没有这么多钱。

越没钱就越会没钱,因为没有钱,所以疲于奔命,因为疲于奔命,怎么会有时间去投资自己和投资未来,因为没有投资未来,所以没有未来——这好像是一个死循环。

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Sendhil Mullainathan )的《稀缺》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证明。

那我们怎么办?
难道把自己关进小黑屋,埋头做一件事,读一本书?
还是沉下心来十年磨一剑,像齐白石先生年轻的时候那样去钻研?
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在丹尼尔· 列维汀的《有序-关于心智效率的认知科学》这本书中给了我很重要的启发:
陷入混乱的时代,重要的是建立自己认知的秩序的能力。

5. 注意力的原理:注意力系统

在讲怎么建立认知秩序之前,我想邀请你体验一下注意力集中状态和不集中的感觉。
很简单,做一次3分钟的冥想就可以 。

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坐好,闭上眼睛,然后将注意力关注到自己的呼吸上。

呼气-吸气-呼气-吸气
然后你发现你走神了,然后你尝试把注意力拉回到一呼一吸上来,过了一会你又天马行空开始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了。

在《有序》这本书中,作者帮我们梳理了关于注意力系统的4个功能:

所谓的缺乏专注力,其实就是因为你一直在在切换注意力状态。
从专注到神游,从神游才回到专注,结果又坚持不了3分钟,再次神游··· ···

提升注意力的方法,其实理解注意力系统的原理之后,针对性解决办法。

6. 如何提升我们的专注力?

《有序》这本书中提供了两个办法:

  1. 分类
    分类的好处是,帮助我们大脑处理信息,更好的组织我们大脑中的心理世界,和外部的物理世界。

    • 比如时间管理中,比如高效能人士经常会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重要紧急四象限、吃青蛙、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这些都是分类;

    • 我们的人际关系中,我们也会尝试去分成圈层,这样的分类会让我们知道那些人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陪伴。

    • 我们在处理自己工作的时候,我们也会用文件档案系统来分类,哪些是重要和紧急,部门内部和外部的事务;

    • 在我们的居家生活中,我们也开始学习如何整理自己的房间,我们学习断舍离,学习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将物品分成需要的和不需要的,现在要用的和将来要用的。

  2. 外包
    外包就是将大脑中很多的想法清理出来,用现实生活中的产品设计来帮助我们减少选择和决策。

    • 比如时间分类的时候,我们会将大脑中的事情清理出来,列成清单或者在白板上贴便利贴;
    • 人际关系中,为了不会错过和比人的交际,比如约会,别人的生日,会议等等,我们用各种提醒软件帮助我们;
    • 处理工作的时候,我们会用到文件夹和标签,订书机,文档档案柜和档案系统;
    • 收纳整理的时候,我们也特别会使用容器和标签,这样我们就能知道什么物品在什么地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分类是我们人类的基础能力,我们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分类的过程。
比如婴儿的时候,我们学会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到现在,我们能分辨,什么是高脂肪的,什么是不低糖;
阅读也是,学习洋葱阅读之前,你只知道阅读就一种方式就是从头读到位,学完洋葱阅读之后,你知道了书籍的分类,阅读方式的分类(这是广告)。

外包能力其实就借助工具延伸我们的大脑,它的有效运行,建立在你的分类能力上。
关于这一点,想一下自己乱糟糟的房间你就明白,所谓的脏乱差,其实就是物品没有归类放对地方而已。

总结:

我们不再可能向文字开头的故事里那样做到那样程度的专注了。
但是并不意味我们要放弃在知识大爆炸时代的清晰的自我成长的方向

利用分类和外包,让我们的注意力系统正常运转,你不用担心混乱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这就像你有一个软件界面,更有一个强大的容错系统,不管键盘谁在敲打,输入什么语言,你都能识别。因为你有一套规则处理它们。

试试这本书,试试建立你的知识规则。
这也许是一个让你的成功之路不再堵塞的机会。


我是彭小六,我们下本书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