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之心不可无
我的一位好朋友曾经在他的文章里写到,当他走近书柜欲取其中一本的时候动作必是轻的,甚至不敢有太大的呼吸,屏息凝视,因为担心稍有不逊就惊扰了书中的那些文化深厚的名家智者。阅读也如此毕恭毕敬,想必他写作应更是一丝不苟,仔细揣摩和品味,因为他对文化心怀一种敬畏。翻开词典,敬畏,就是又敬重又畏惧。
有一段时间我去参加两个星期的培训,因为害怕迟到总是早早起来,我宁愿提前半小时到教室。对待时间有所敬畏,所以守时。其实不只是这段时间这样,几十年来的工作与生活,我早就习惯了准时或者早到,不敢做一个迟到的人。
有一次,我去看望一位身患帕金森的长辈。他老了,背已经弯下去了,手脚颤抖无法控制,走路吃饭都很费力,再也看不到年轻时他曾经是一名战士的影子。他的命运多舛,妻儿都已经先他离去。他执着地坚持住在自己的家里,不肯搬到女儿家去,孙女每周住校的五天他就要独自一人在家里。谁也不能放心,但他却是那么执着认真地活着:他的眼睛已经看不见字,了解世界就主要靠电视和一台小小的收音机,每天坚持下楼到小区里走走坐坐。他对床铺的整洁要求极高,看到皱褶就去抚整。那时天气开始转凉,就让我帮他多铺上一层薄被。我一针一线地缝着,不敢马虎,一边缝被子一边和他谈心。告别的时候,他要跟我下楼,我说不必送,他说也要下去走走。他走在前面,颤颤巍巍,走得很慢,但是坚决不让我扶,我只好慢慢地跟着。我担心吹来一阵风把他吹倒,但是想扶也不敢扶,只怀一腔对于生命的敬畏投予注目礼。
敬畏之心,让我做什么都不敢马虎:认真地走每一个步子,用心去做每一件事,认真工作也要热爱生活。我不敢违反规则,比如上街会走人行道,靠右行,不会闯红灯,上课不敢迟到,身处公众场合就不敢高声言语。上下楼梯时害怕惊扰到邻居即使是穿着高跟鞋也要踮起脚走路。住宿舍的时候打开水龙头接水漱口一定会把水调至声音柔和的程度,就害怕巨大水声惊扰到谁。天长日久,就常常听到别人说你是个文静的人或者是安静的人。我会付之一个微笑,不需要理由说明,我的安静都源于心底。
在一次培训交流会上,讲课的老师让我们分组合作并且汇报。我信心满满地走上去,可是当我面对一百名同行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他们都是非常厉害的专家我就紧张了,我拿着话筒的手颤动不已,但是我颤抖的声音越来越平稳下来,因为我感受到大家的目光是认真的。我的汇报超时两分多钟但是那位老师没有打断。当我满脸通红地结束汇报的时候,大家用热烈的掌声称赞和鼓励了我。第二天,我在另一堂课上还是汇报学习的发言人,但是我开心地发现我已经不颤抖了,还因为我对一节语文课提出的建议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我想,这样的经历会让我以后会更加亲切地对待那些胆怯的学生,对待教育我也是充满敬畏的。
没有华丽的语言和文字可以说明我的敬畏之心,但是它真真切切地影响着我。因为这样的心里,我觉得自己是活在尘埃里很低的位置,对待任何人和事都有一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感觉。看起来自己确实是卑微的,但是我不自卑。我有一颗很容易满足的心。当我帮助了别人,看到别人因为我的帮助解决了困难很开心我会比他更高兴。我乐此不疲,是不知道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