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百家杂钞》孟子《神农之言章》

2019-01-26  本文已影响0人  大漠不飞沙

孟子《神农之言章》

        这是对不同学派观点的驳斥。有理有据,逻辑严密,以彼之矛击破彼之盾。不但驳斥了对方的观点,更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主张。

        故事还是由一位君王做开头。听说滕国的滕文公实行的是圣人之治,楚国的神农学派的许行就带弟子来投。宋国陈良的学生陈相也慕名来投。陈相在见到了许行之后,被许行的学说吸引,立刻抛弃了陈良拜入了许行的门下。

        有人曾说过,这世上最难的就是两件事,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在别人脑袋里,二是把别人的钱装在自己的口袋里。陈相接受了别人的思想,然后就想传给孟子,与孟子讨论滕文公是否贤明的问题,他的神农学说认为贤明的君主应该与民一起耕种,通过自食其力来治理国家。

        孟子拿起陈相掷过来的矛就还了回去。

        他问陈相:“许子是自己耕种才吃饭的吧?”陈相回:“是”。

        孟子又问:“许子自己织布穿衣吗?”“不是”。

        “那许子戴帽吧?”。“是的”。

        “是什么样的帽子呢?”“是白绸帽”。

        “是自己帜的吗?”“不是,是用谷米换的。”

        “那许子为何不自己织呢?”“没时间,会耽误农事。”

        “许子是用锅做饭的吧?用铁器耕种的吧?”“是这样的。”

          “这些用具是自己打制的吗?”“不是,是用谷米换的。”

          “用谷米换具器,没有伤害到工匠;而以器具换了谷米就伤害到了农夫?那许子为什么不自己打制器具存起来用?为什么要与各行各业交易,许子就不怕麻烦。”陈相回答:“百工之事和农事不能面面俱到的。”

        孟子戳到了陈相的软肋,就问他:为什么你要求君主一边耕种一边治理国家呢?社会是要有分工的,官员有官员的工作,小民有小民的事务。有人劳心,有人劳力,这天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是天下的通行的道理。

        接下来就是孟子开始讲实事。从上古尧、舜、禹讲起,讲这些古代的贤明君主是如何为了百姓有一个可以安定生存的环境而与自然搏斗的。特别是禹,为治水患,八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样的君主想亲自耕种,是做不到的。到了后稷的时代,教会人民如何耕种,使百姓都能吃饱穿暖。这时圣人们又想着如何教育百姓知伦理、守礼仪;人和人之间做到内外有别,尊卑有分长幼有序,朋友之间交往诚信有德。圣人们都想着如何提携和教诲他们的子民,哪有时间去耕种呢?圣人们时刻想着是如何找到人才来治理天下,忧虑自己百亩地种的不好的是农夫。把天下让给别人是容易的事,可为天下寻找合适的人才是困难的事。所以孔子评价尧为君主是伟大的。舜也是了不起的君主。尧舜因为他们的仁德使人敬服而拥有了天下,但他们自己却没有占用它。尧舜治理天下尽心尽力,心思并没有用在耕种这一件事上。

        这才是贤明君主的榜样。贤明的君主都是以德治国,品德服于众人,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和爱戴。并不是自已种地供自己吃食就算贤明的君主。

        接下来,孟子就用实事来教育陈相。说:我只听过用中原的文明来改变蛮夷,没听过蛮夷能改变中原的文明。再说你的老师陈良,原本是楚国人,因为崇拜周公、孔子的治国之道,由南到北来学习,北方的学者都没有人能比得过他。这样的豪杰,你们向他学习了十年,他一死就背叛了他。再看看孔子的弟子们,孔子去世,弟子们为他守孝三年。三年之后弟子们哭泣而别,子贡又留下来守候三年才回去。弟子们对孔子的推崇无以复加,认为他是无可替代的。再看这南蛮而来的许行,话都说不清楚,却敢指责先王之道。你们却背叛了自己的老师向他学,他所传授的学说曾是周公所摒弃的,你们相比曾子差太远了,真是越学越没出息了。

        听那许行的说法,市场上的物价都一样了,人们就不会有欺诈也,会实现童叟无欺。可这世间万物各有特点,有大小,好坏,美丑等自然的区别,如不加区分统一定价,这会让天下大乱的。如果人都这样去做了,只能引导人们变成伪子,这样的学说怎么能拿来治理国家呢?

        孟子讲历史,讲圣人们的治国方法,用客观实事把许行的学话批体无完肤,让陈相这样的投机分子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圣人弟子。也显现出了孟子的观点,治国要用圣人的先王之道,更要寻找懂圣人之道的人才来帮助君主治理国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