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接受变老

2024-01-04  本文已影响0人  莫非莫言

齐帆齐微课

有人总觉得自己生活不幸,经常感叹身体不适,经常指责别人不是,经常抱怨各种不公,

如果你说,到了这个年龄身体是会不如从前,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适,我也一样呀,但心里接受了就感觉不到了。你到医院检测也没什么问题,这是身体因时光变化的自然现象。

他会认为你不懂他,不体谅他,若你顺他的意关心他,叫他去再去医院看看,根据医生的 建议拿点药吃,他又会说去看了也没用,有问题也没办法,那也是命。

左右都说不通,他总之就是不开心不高兴,每次睡觉几秒钟就能打起呼噜却说没睡过一个好觉,每次起床总是说怎么感觉全身不适,从前不是这样的。就觉得自己有问题,就觉得生活苦,就觉得这不对那不对,就觉得看哪里哪里都是问题,从来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最近听樊登读书的《不安哲学》,谈到有人害怕衰老,因衰老而产生种种焦虑,但作者认为,衰老并不是不幸的原因。

《理想国》有个老人叫凯帕洛,他跟苏格拉底探讨过不幸的根源。凯帕洛认为,痛苦的原因并不在于年龄,而是在于人的性格。一个品行端正且懂得知足的人,即便步入老年也不会觉得痛苦。反之,他不仅上了年纪会痛苦,就连年轻时也不会过得满意。

年轻时就不贪心的人,上了岁数也仍然懂得感恩。而那些应有尽有却仍不知足的人,就仿佛是一个没有底的花瓶,往里面倒多少水都是徒劳的。

感叹自己失去太多而愤愤不平的人,年轻时也常常被不满的情绪干扰。

回顾一路走来的岁月,确实如此。原来。一直以来他总是在焦虑中度过的。即使在最风光的时候,坐着高位,拿着高薪,依然过着战战兢兢的日子,没什么社交,不常跟人互动,日常过得单调,要节俭的理由不是有什么幸福的目标,而是告诫:大手大脚花脚,以后没钱了看你去哪里拿钱花。

前前后后都是苦,没有一点幸福的底色。决定我们幸福与否的,到底是内在的修养和品性,还是人的年轻还是衰老。

杨绛先生活到一百多岁,钱锺书先生活到八十八岁,在《我们仨》中可以看到,两口子年轻时快乐,老了也快乐。而生活中那个常常痛苦的人似乎习惯于痛苦,无论年轻,还是日渐衰老,他们总乐于痛苦,或也可以说,因衰老反而把那种痛苦变得更强大。

其实,每个人拥有的当天,都是生命中最年轻的一天,如果一直哀叹一直苦逼,那等于在浪费我们的生命本身。

其实一路以来,我就感觉自己活得还不错,很有成就感。

感恩父母养育我成人,并供我读了很多书,让我有很多的知识去打拼生活。

感恩自己一路以来,过得还不错,打工生涯一种风光,从员工到QC,从文员到经理,还收获一手电脑手艺。

感恩孩子对我的陪伴,凭着电脑手艺开家电脑店,十几年的打拼,大宝读研毕业进了央企工作,不用我操作他工作的问题,小宝听话也进了尖子班读高一,还免学费。

感恩自己善待自己,努力把一地的鸡毛扎成鸡毛掸子,把自己打扮得优雅自信,高傲地面对生活。感恩客户对我的信任,让自己付有所获,也感恩先生,虽然和先生各开一个店,但也能做到相互帮衬,共同扛起这个家,齐力供养孩子成长。

一路走来,岁月很好,我们有很多的收获,不什么不接受变老,优雅地变老,骄傲地变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