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去过岳阳楼,怎么给岳阳楼写文呢?(下)
范仲淹读完信后,心潮起伏。他联想到自己几十年的波折,现在因极力主张改革,触犯对手利益,为保守派所不容。“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由枢密院副使降为邓州知州。
为了振兴国家,不求有功,一心求治,却反遭疑忌,还有什么可埋怨的呢?只有“不以毁誉累其心,不以宠辱更其守”了。他在庭院里来回踱步,春寒料峭,却丝毫没感到寒冷。
他想,自己虽没有到过岳阳楼,但少年时曾随继父到过临近岳阳的安乡。
安乡在岳阳正西,距离岳阳大约有120公里的路程。
安乡的南部就是浩瀚无垠、波光粼粼的洞庭湖。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传说中的八百里洞庭湖实际是跨越了从安乡南部到岳阳这一大段地方。
儿时的记忆顿时在范仲淹的脑海里翻滚。儿时范仲淹曾客居洞庭湖北岸的安乡读书,朝夕面对洞庭湖的风雨晴晦和风俗民情。
洞庭湖的水光天色和屈原在洞庭湖畔留下的名篇,范仲淹还记忆犹新。
范仲淹的家本在苏州吴县。而吴县临近太湖,而太湖与洞庭湖的景物有近似之处。这个也是为什么范仲淹能不到岳阳而能写写出《岳阳楼记》的原因之一那么只有从小在苏州吴县的经历还远远不够。
明明家在苏州吴县,而范仲淹又怎么会到湖南的安乡呢?
这里面还有一个缘故。
范仲淹两岁时,父亲病卒。4岁时母亲谢氏改嫁给在苏州为官的朱文翰。约在宋至道、咸平年间(995年—1003年),朱文翰任湖南安乡县县令。
于是范仲淹就随母亲朱氏生活于“县三面皆大湖”的安乡。
从那时起,他便熟知了湖南“洞庭秋月”、“平沙落雁”等美景和掌故,以致后来在著名词作《渔家傲》里有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之句。
安乡县城北鹳港(今湖南安乡书院洲)兴国观,至今尚有相传为范仲淹苦读诗书的读书台,还有与他相关的“揭榜行医”、“断齑划粥”等故事流传。读书台成了安乡八景之首,古人有许多题咏的诗作。
宋代时,位于八百里洞庭北岸的安乡,也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范仲淹想起少时目睹的洞庭湖苍鲸喷水、落霞孤鹜等景色,眼前浮现出渔舟唱晚的图画。
于是《岳阳楼记》里有了“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佳句;脑海里涌现出了“春和景明,渔歌互答”的胜景;笔下流出了“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美妙春景图。
洞庭秋晚想到这些,他匆匆回到屋内,在细致端详《洞庭秋晚图》后,挥毫疾书,写就了气势磅礴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滕子京因范仲淹的这篇为其歌功颂德的美文,重新获得宋仁宗好感,于当年秋调到徽州任知州。
在岳阳楼的双公祠中立有范仲淹与滕子京的雕像,纪念这对同科进士成就千古名楼的那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