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日反思

2023-08-19  本文已影响0人  一个普通的笨人

今日关键词:无感。

为啥字我都认识,但读起来却没有一点感觉。这是我这两天读《经济与社会》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在看的过程中完全的无感,极少有能让我受启发的地方。就算是你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也是不知所云。今天我就好好想想这个问题。

我之前说过,可能是我的知识储备不够,毕竟他讲的很多东西我不知道。在超出你的认知之后,他所说的概念你不知道,你也就不可能理解他所要表达的意思。这就像是你听一个外国人说话,你知道他是在表达一些意思,但就是你接受不到。他在不停的发射信号,你也能接收到,但就是解码不了。用个成语就是对牛弹琴。针对这个问题你需要继续的读书,扩展你的知识面,就算你不是全懂,只要是有一部分你能接收到,你还是可以通过猜测来获取更多信息的。就怕你一点都不懂,就算想猜,都没有切入点。

我之前也思考过,你的认知是逐步展开的,你要先找到你相对熟悉的,然后以这个熟悉的内容为切入点,展开对不知道的内容的理解。如果一个东西是你完全陌生的,你还是需要用你的经验去逐步认识他。你与一个未知的事物至少要有一个连接点,让你们产生交集,让他可以进入你的意识。举个例子,三体里有个外星人的水滴。我们对这个武器是一无所知的,但是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他的外形。这就是我们认识他的一个切入点。我们对这个三维的形状有了解,那么你就可以分析出这个陌生东西的一些特点。再有就是通过下一步的一些探索。你可以试探性的对这个东西做出一些事情。比如去摸摸,或是用什么设备去触碰一下,再或是设法取下一些东西做一下化验。所有这些行为都是我们的尝试与探索。我们需要用已有的经验去做尝试,逐步的加深对这个未知物体的认识。这只是个例子。

在回到这本书,我看起来无感,是我的问题。如果这本书真的一无是处,那么他也不会流传这么久,也就不会被翻译成中文。我无感只是我的问题,是我还需要更多的学习。下一步就是我该如何做。你还是需要继续的把他读完,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毕竟也不是完全的无感,多少还是有些能让你产生想法的地方。这些就是你进一步增加认知的切入点。然后等有机会再去读一遍。这就像是认识一个人,第一次见面是陌生人,但是再次见面你们就不是陌生人了,甚至可以算是个熟人了。你也不会像第一次那么感觉陌生了。

再有就是每一本书都有他的写作背景,你对于他的背景不熟悉,当然也不容易知道他想要表达的意思。没本书都有其想要表达的意思。你只有知道了作者的写字目的,你才能更好的理解书中内容。这又让我想到一个问题,你还是先要弄清楚这本书对你有多大的用处。你先要知道自己想要干嘛,然后才是去做具体的事情。如果这本书对你的目标没有帮助,那么你也就没有必要去浪费时间去搞清楚他的意思了。

我感兴趣的是社会运行的规律,作者探讨的也是社会和经济运行的规律。那么他写的东西对我就有用。只是说他是根据他所处的环境总结出来的规律。不见得完全的适应现代社会,但也不是完全的没有用。因为人性的东西还是没有变得。

再有一个感受就是,作者对于自己想法的表述有点像画家画画。你看局部的画,你可以看不出到底画的是什么?你只能是等全部画完,看到整幅画,你才能清楚看出来画的是什么。这就又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网上的一些爽文就像是简笔画,你一眼就能看出画的是什么。你基本不用思考,你还能好像有收获,所以看了之后你会感觉很爽。但是一些比较难懂的画,需要你边看,边思考。你要想获得一些东西,是很费劲的。所以人们更愿意看简笔画,而不愿意看那些复杂的画。因为太费劲,很难获得成就感。

看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改变,而改变又是来自你的思考,你思维上有了改变,你的行为才能有改变。这些都是需要你进行深入思考的,你需要建立一个你的逻辑闭环。你需要有个你的自洽的逻辑,这个逻辑要反应现实,还要可以执行。这个不但需要你学习,思考,还需要验证。只有经过验证的逻辑,才有可重复性,排除那些偶然的因素。

总结一下吧,看不懂,首先是你的知识储备不够。其次是你对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熟悉。其实这应该也算是知识储备不够。再有就是你还没有看完,没有深入的去思考,你只在意今天看了多少页,而没有关注我到底读懂了多少内容。还有可能就是我不适应作者的表达方式。感觉太复杂或是拖沓了,让我看了不得要领。这就像是人们说话,有人言简意赅,有人啰嗦重复。你无法改变别人的表达方式,你只能让自己尽可能多获取你需要的信息。

我想对于这样的书,我以后应该先看看别人的解读,然后再自己去看。要不真是不得要领,你根本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自己看的痛苦,也看不出什么东西。不过像这些很难看的书,你还是要继续看的。一是学习,再有也是对你心性的一种锻炼。你要明确你的目的,我要获得收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