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与医师

2018-08-21  本文已影响0人  呦屿

今天采访了两位师兄,非常不同。 其实自己访谈的对象因为专业的原因, 第一次是很重要的,因为会产生期待和基准。今天的这两个访谈对象让我体会到了辅导员和医生角色不同。

一个是平台,一个是热爱?

一个是格局,一个是实干?

        柴静有本书叫《看见》,那如果我能够集齐一百位访谈者,说不定也可以有一本书,就叫捕捉或者·听说吧。

        对于YF师兄,和我一样都还在学校里,环境有相当大的重叠部分,而且分享了更为相似的工科背景以及讲习所体验,于是更可以聊关于讲习所的方方面面。他是一个规划相对来说比较清晰和确定的人,所以讲习所对他而言,是东风,是平台;而LA师兄,首先他意外得健谈,感觉上是一个能够掌控医患关系(很大程度上)的人,他既可以有威严,也能够抚慰人心。他有自己的一套对话病人的方法,会从了解病人的身份、曾经所处的环境来进行交流,我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术”的成分,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令人宽慰的医生,这是在冷冰冰的病情与理智的专业诊断之外的人文情怀,而我更希望可以说这点温情,是有讲习所的培养和讲习所里战友们魅力的感染。

    对于后者,我情感的天平是多倾斜了。因为目睹了白衣天使真刀真枪的穿针引线,见证了一地鲜血,病患险些休克的紧张现状与处理,当医生是不容易的,可我也不能期待说听到当医生对于一个人带来的崇高的或者是没有那么崇高的变化,对一个人带来的对生死巨大的,或者是淡漠的感悟。

做访谈,还是不应该有太多的期待和设定。 我之后还会有类似经历与身份的学长的访谈机会,可以让我做一个横向的对比。有规划的和有火种的,在学校里的和在社会上的,他们在讲习所培养中所汲取的养分是什么?如何影响到他们?他们又是如何反馈的?

明天去见一个经济领域相关的讲习所毕业前辈,可能年纪上稍微大了一些,问问我到底想知道什么?除了JXS之外,还会有关于自己人生经历的选择参考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