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如何克服自身毛病,实现自我成长?
新的一年又来立flag了!
之前在知乎上有个很著名的帖子,为什么你听过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看了下面一长串答案,引发了我对人生的思考,我本是个极容易焦虑的人,也一直把自己丢进无止境的忙碌中麻痹自己,也一直希望通过外界的“金玉良言”来修正自己的人生路。所以,从小到大,家庭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幼儿园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思政老师的品格教育,到大学老师的人生哲学,以及网络上看到的鸡汤或励志文,其中很多话我都奉为人生圭臬,并且将其作为自己的人生座右铭,加践行着。但年近而立之年时,却越发发现一个问题,人生道理已经懂得很多,可是为什么在面对人生的一些选择时,依然有很多困惑不解,甚至会陷入人生的幽暗时刻,无法自拔。道理已经懂得很多,而自己将近而立之年,事业上依然毫无成就,生活已经落于人后,日复一日地寡淡平庸活着?
思来想去,一个是认知问题,听多了别人的人生故事,不假思索地把他人恶人生哲学照搬到自己身上,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二是执行问题,行动力不够强,更准确地说是有行动力却没有坚持,在想做一件事以后能很快的行动却不能很好的坚持,到最后时间耽误了,事情却没有完成。后者我可以归结于不能很好地延迟满足感,被自己的短时欲望打败,事情没有了坚持,自然是半途而废。看看身边的人,那些能很出色地完成一件事的人,多是较好地处理自我与这两者关系的人。
在明白自己的问题后,如何改变身上这些毛病呢?
一是找对方向。在认识你自己这个问题上有更好的答案,人活到将近三十岁,深刻明白,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的喜欢做的和擅长做的对于怎样过好这一生是十分重要的。而遗憾的是我同大部分人一样,成了自己命运的一条咸鱼,也像一只苍蝇一张乱窜,常常把有限的精力放到了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上。到最后就像猴子一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无所获。究其原因,仍然是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缘故,把自己的精力放置在不同的方向。随大流的性格如何调整,也许是今年要思索的命题。最近看的一部电影很能给我启发,无问西东里陈楚生饰演的清华大学理科学生因严重偏科,常常国文英语满分,但是物理却不及格,而他当初选择理科的原因只是因为“最好的学生都在实科”。而当时时任清华大学老师的梅旖在劝他转到文科班时这样说道:人经常把自己放置在一种虚假的忙碌之中,而忘了内心真实的想法。听从内心,寻找真实,这是梅校长告诫学生的话语。听从建议的他转到文科班后,发挥专长,终成为清华哲学教授。
二是一次定一个目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读书考试的时候老师教诲我们要聚精会神,不能一心二用,老师是为了告诫我们不能分心去早恋看小说玩游戏罢了,但是一次集中精力做一件事的道理却是相通的。年少读书时尚可如此,而现在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兼顾多项任务了呢?想了想,应该是自己不好的习惯致使。过度的自信,贪心,想完成多项任务,所以无法很好地抉择。而自己又没有兼顾多项任务的能力和本领。
三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以2017的年的司法考试为。
2018年想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经验教训告诫自己万不可贪心,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完成。愿望清单可以列下,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高效率地完工,当属我要养成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