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刚刚毕业的你们,还好吗?
今年冬天,成都格外多的阳光,但还是扫不掉我心中的霾,阳光下白茫茫的一片,偶尔,我甚至于怀疑,自己是不是快瞎了。
前不久,中兴员工跳楼刷爆了朋友圈,42岁,名校硕士,名企背景,10年➕的工作经验,好像这些条件都是每个毕业生梦寐以求的,可就是这样一个人仍被辞了,抛开里面的内幕不谈,因为无从考证,有人说中年人的职业迷茫不亚于毕业生的,反推之,可见毕业生的迷茫已成了一个标杆,毕业生究竟有多迷茫,我想“无病呻吟”一句“很盲,很盲”,眼前是迷雾,心里是乱麻,迷雾迷雾,迷了路,剪不断理还乱。
听说第一批90后已经快瞎了,秃了,夸张吗?有点。真实吗?真实。以前我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是希望,我们是光,现在我们真成了八九点钟奔跑于上班路上的一条狗,冻得瑟瑟发抖,还形单影只,一路上人挨着人,但谁也不认识谁。
我身边几乎10个人就有8个人参加过公考,每年公考的热度居高不减,当初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说一定要执剑走天涯,抛头颅洒热血,誓死不上公考这条独木桥,我们励志做一条傲娇的狗,可一毕业就失业,竞相折腰。公考倒成了风云诡谲的求职浪潮中的避难所,大家拼命往岸上游,大家都亲切地称公考为“上岸”
可公务员真的有那么好吗?真的是一张报纸一上午,一杯茶一下午,高福利高待遇高地位吗?真的有大把大把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吗?据前方上岸狗回馈,答案是否定的,有加班狗甚至到凌晨四点不休,国庆加班的也大有狗在。
究竟该找怎样的工作?好像都会说找喜欢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现实却相去甚远,偶尔甚至怀念那个毕业包分配,包办婚姻的年代,我们不是好逸恶劳,我们只是想把力挥洒在有激情的位置,那个年代很穷,但精神却很富足,没有听说谁因为抑郁自杀,活得很纯粹,很坚韧,干一行爱一行,而现在的大多数人思想很荒芜,很恐慌,不满足于现状但也找不到出口,活成了一尊困兽,别人进不来,自己出不去。
毕业第一份工作,两个月多一点。
腰痛,眼睛痛,颈子痛,心累,格格不入。
最近常常心累到思想空白,坐公交一路发呆,负能量在每个毛孔里乱窜、膨胀,攻城略地,持续茁壮发酵,阳光下都快长出毛毛了,嗯!阳光也杀不死它。
突然好嫉妒曾经天真的自己,虽然有点可笑,但一定很燃很燃很燃。
办公室里太多插科打诨,说鬼话的人了,虽然我道行尚浅,但有些嘴脸明显得也太露骨了,我所在的部门是公司里的油水衙门,每天人来人往,90后、80后、70后,有人叫我“小黄”、有人叫我“黄姐”、有人叫我全名,有人叫我“小黄豆”,有人叫我“黄经理”,也有人叫“小美女”,这些跟年龄无关,职务无关,仅仅取决于是否有求于我的职务之便,你能感受被一个70后的叔叔叫姐的感觉吗?就像早上刷牙不小心吞下了牙膏。
办公室里另外两个妹子已经工作了几年,很现实,不相信爱情不相信友情,觉得“异地恋不算恋爱”,“没有房结什么婚”,“朋友借了钱不会还”,人不算太好也不太坏,偶尔落井下石,冷嘲热讽,同在一个屋檐却感觉隔得很远很远,作为一名新人,苦力自然没少做。在这个公司里,每天有做不完的工作,没有朋友。
最近迷上了白百何的“何她说”,有被治愈到,作为一个目前有点丧的人听这个电台字字戳心,已经准备好了年后辞职,17年苦苦追求人生的A面,刚好没有按照预期发展,我看到了B面,可能正如王小波所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受锤的过程”,18年我想继续追求我想要的A,人生应该是丧丧丧丧燃。
13年写过一篇《活着》有感有人私信问我,“富贵儿全家先他而去,他还活着干嘛?”我打趣地回到“他不活到最后,怎么知道活到最后的人是他?”我曾经问过很多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直到有人给出了一个答案,我没有再问下去了,他说:“活着,是为了更好的活着”可是两年后,他得了抑郁症。
不知道,刚刚毕业的你们,过得是否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