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9
包子的幸福一一对于包子的记忆,始于孩提!据说我的外公每天都给孙辈的第一个一一我,一个肉包!在物资还较匮乏的八十年代,每日一个肉包子,那是有些奢侈的,我想,这也正是为何我外婆总和我说外公时,常常脱口而出的就是你爸[偷笑]以前,我会立马反驳:是外公!外公走后,每每外婆这样说,我也不再出声了,前半生集聚家庭宠爱与一身的我,在他们里,早当成家里最小的女儿了吧!虽然至今我仍是寻不到那时的记忆,但包子于我还是贪恋的。那时做包子的人因为手艺好,被人们叫做馒头公子。一天一个肉包的我,也得了个馒头囡的称号,尽管我从不爱吃馒头,只爱肉包!因为爱吃肉馅,进而喜欢吃肥肉,据说我小时候爱吃肥肉还在沈老太单位出了名的,我想,今天的丰满[偷笑],与那时的爱肥油,应该是分不开的[偷笑]上学时候,我的早餐常常是小笼包+豆面碎!在那个年代,自身非常节俭的沈老太夫妇[憨笑]对于家里的独苗我,可是非常舍得花的。上学时期我是有记忆的,记得最能吃时可以一餐吃下十个小笼包+一碗豆面碎,我想,今天我的大胃,上学时的早餐是助力的!对于豆面碎最深刻的记忆有两次,一次是我二舅婚后住新房,在和新婚燕尔的舅舅舅妈爬山回来,临时起意回家做豆面碎,舅妈切点榨菜,下点虾皮,再撒上葱花,配上酱油醋,哪怕不是高汤下锅,那个美味,至今印象深刻!最美味的一次,是住小姑岭时高中晚自习放学回来,外婆用电热杯给烧的豆面碎,没有䓤,摸着黑去倒垃圾的那个地方的墙头的花盆里摘几根新长的大蒜苗,那个鲜美,至今难忘!那时的我们,没有太多的大大肉,几个包子一碗豆面碎就可以带来全部的满足,那个时候,生活很简单,不富裕,可幸福也很容易,常相伴!来杭之后,包子与我的距离,不远不近。我是感谢当初离家的选择的,曾经有哥们对我说:在外累了,就选择回来,我们都在这里!离家远了,乡味无人能给,就得发挥南泥湾精神了,书本里给不了的,生活中去学!沈老太是不爱下厨房的,尽管她愿意为孩子去学去做,但做菜做饭于她,是痛苦的!为人母之后,为孩子去做的想法也是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强烈到做饭是可以带来满足感与喜悦感。只要优与开心喜欢,为娘就愿意倒饬[憨笑]沈老太病了之后,内心焦虑的我,在倒饬中却觅得了一份宁静,那是自我对话时间!有两好友来杭后特意上门看望病中的沈老太,驱车回乡之际特意问送行的我:我们带你回临海吧,你在杭州举目无亲,一个人独撑,太苦,回去了,我们多多少少能帮你些!哪怕照看个孩子,陪个夜!我笑着答:回不去了。如果当初的选择今天依然摆在我面前:回家去银行还是留杭做老师,我依然会在今天做出当初的选择。生活教会了我太多。今天,我教优学做包子,小妮子上手还挺快[偷笑]我想,我希望她传承的,不仅仅是手艺,是味道,更是一种独立与学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