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总感觉进步不大?

2019-01-04  本文已影响3人  壹诺思维

每年年底大家都会总结下,展望一下,顺便立一下flag。我也不例外。
本来打算写一篇去年读书和在简书写字的总结。开始写的时候忽然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我根本想不起来去年读了那些书。自从微博关门以后,我原来随手记录读书单的地方也没有了。所以去年读了多少本书,读了哪些书都没有记录,读这么多书有什么收获也存疑了。
相信很多小伙伴会和我有同样的问题,就是怎么读书才更有收获。前几天我无意间看到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


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这本书是日本著名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的作品。很薄的一本书,按照正常的读书速度一个小时肯定就能读完。
读了引言之后发现这本书竟然就像是专门为解决我的问题而写的。于是这本书就成了我严格采用本书推荐的“超实用读书笔记法”阅读的第一本书,在A5大小的活页纸上做了接近十页笔记。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读后感。
这本书将读书的过程分为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和活用五步。

选书

我不太认同作者选书的过程。他的过程可能更适合二十年前纸媒时代。但是这一步的核心思想却是这本书吸引住我的原因。
选书的核心思想是你要很清楚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现在是信息过剩的时代,是书籍过多的时代。现在大家遇到的问题是如何用有限的时间来读近乎无限的书。本书提出的读书第一步是选书,选书是读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我去年读了很多很杂的书。选书往往是凭一时兴趣,缺少了一以贯之的目的性和目的的连贯性。
我们要选择好书,真正值得读的书,选择对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帮助的那些书。
2019年我要坚持只读真正值得读的书。

购书

作者建议按照书单购书。在网购图书和电子阅读成为主流的今天,作者的建议只能作为参考。
这里我的改变是多买纸书,尤其是那些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书籍。为什么要这么作的原因会在读书环节讲。

读书

终于到了读书环节。作者的建议是书要反复读,要有几本可以心灵相通的书来反复读。这样的书应该是纸书。只有通过反复阅读这些书,才可以将自己的脚放进原书作者的靴子里,才可以真正理解作者创作的初衷,才可以学习并借鉴。
作者还给出了很多很好的读书建议,如可以同时开读若干本书,根据心情状态来选择读哪本书。作者甚至还建议了书架的摆放,如何将新书,做过笔记的书分放到不同的位置。颇有点整理术的感觉。

记录

终于到了做读书笔记的环节。这是本书的精华所在。作者详细讲述了为什么要做笔记,怎么做笔记。还详细讲解了他提出的“鮪鱼笔记”法。
笔记的作用首先是记录。如果我去年做了笔记我一定可以清楚地知道我去年读了哪些书。
“鮪鱼笔记”的核心是摘录一段原文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如此循环。 通过摘录原文可以将书中精华记录下来,同时摘抄的过程也是加深印象的过程,并可以更深层次地体会原著。摘抄完之后写下自己感想是为了记录了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对原文的疑问,甚至是崇拜。这是一个小小创作的过程。
这样的三明治式的读书笔记另一个作用是帮助我们反复阅读一本书。读书一遍,再反复读笔记,可以加深印象。将书看薄就是这个意思。

活用

这是本书的价值所在。简书人应该对下图不会陌生。这是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结果,给出了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统计结果。


学习效果金字塔

只带着耳朵去听讲这种最舒服的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毫无悬念是最差的。这也是知识获取的铁律。只想拿知识干货不去认真读书是不能得到的,每天用得到也不行。这就是大家对罗胖跨年演讲的反思。
读书的效果要略好于听讲,因为读书人要付出更多劳动。但是比起其他学习方式效果仍然很差,只有10%的知识留存率。这也回答了我去年读那么多书为啥会觉得收获寥寥。
如何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效果?如何让更多的知识被留住?参考上图,当我们越主动参与的时候我们学习的效果越好,如参加小组讨论和亲自动手实践。去年在大学开了两门课,开课的slogan就是learn by doing。出处就在这里。
效果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与他人分享。去年开课,为了备课读了很多文章。那些文章到今天仍然像刻在脑子里面一样。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简书人已经想到了简书名人彭小六文章中提到的构建知识网络图?
当我们知道我们要与别人分享的时候,我们的学习注意力一定会非常集中,我们一定会对所有的细节都仔细推敲考证,我们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会会大大提高。此外与别人分享的过程也是一个讨论的过程。通过与别人的互动我们会意识到我们的理解是不是偏颇,是不是忽略了一些东西。
这样的互动过程会进一步帮助我们完善我们的知识网络。
当知识网络逐渐建立起来后,更多的阅读会进一步丰富我们的知识网络,让我们更有知识。
以上是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时的一点体会。
立flag时间到。
2019年我要严格按照这本书的建议,只读值得读的书,做读书笔记,然后将书中的知识通过讨论分享充实到自己的知识网络中去,将自己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完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