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揣着苟且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只能看到苟且

2017-03-03  本文已影响0人  苏木辛

今天跟一个朋友聊天。她说起以前她所向往的生活 ,说她自己正儿八经回顾时发现,所追求却没有实现的诗和远方,有很多人在很早前,就已经实现了。而她所说的诗和远方是关于辞职、旅行、开咖啡馆、开青旅。

她叹气:“人家已经尝试遍了人生里那些美好的事情,可我还在苟且的泥潭中”

哑然,当然,不可置否,总有人在叫嚣着:年轻就应该要任性。我们的周围,或是快节奏的生活,压力太大?有很多朋友都在向往着诗和远方吧。大家聚在一起偶尔发牢骚,谈及起工作生活的烦恼,谈及想要的解压方式,也多半是想去远方,想要离开、想要更多新鲜选择。

可是你具体询问,答案几乎是千篇一律,无非是想要听很多故事,喝很多酒,甚者是睡很多姑娘,好像这样之后,自己就变成了一个有故事的同学,就完美摆脱了苟且的标签。

是的,生活总有不如意,在很多个沮丧的时候,我们都会认为自己是在苟且生活,总在挣扎着,总想改变却总是无力。尤其是在一些特定时刻:劳累很久却依旧被否定时;穿过拥挤的人群,却依旧强烈感受到孤独时;独自匆匆走过深夜空无一人的街道时,

在这些时刻,你就更加地渴求改变,渴求新鲜的东西。于是这句“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就变得更加有诱惑力。可它们本质上是什么呢?

诗成了你幻想的理想自我

远方是你羡慕的他人生活。

可是啊,难道诗和远方就一定不等于不苟且?

而苟且的生活也不一定不能诗和远方么?

曾看过那样一句话:“相信世间有无限美好,比如风景、知识、奋斗后的成功,爱情、友谊、美貌、美食等等。理论上相信自己跟别人一样值得任何一种美好,实践上,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付出比常人百倍千倍的努力才有可能获得那些美好,而且也有可能付出百倍千倍努力后,仍然失之交臂——但是,仍要努力,这样才有希望”

我想我会始终为这样生活的人鼓掌,且自己亦求如此。

信仰美好、信仰善意、以努力为生活的希望。嗯,这才是我所理解的诗和远方。也是我认为值得认同且宣扬的诗和远方。说的更直白一些,与其跟着大众说:“生活不仅仅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那还不如“更努力学习工作,怀揣梦想,然后去实现它!”

是啊,你又何必忙碌着赶场一般去把诗和远方变成苟且,一再地失去美好生活的希望。不如静下心来在现有的日复一日的生活里,发现生活的乐趣,过好每一天,挖掘你自己的诗和远方。

跟真心朋友小聚,喝咖啡喝酒喝茶,随便它是上千上百还是只是一瓶红星二锅头

不文艺但是偶尔也去下书店、画廊,不为所谓的艺术气息,就为那一刻的真实静谧。

实在无聊的时候,不如放下朋友圈里别人的诗和远方,去读书练字,或养花拍照,甚或是钓鱼打麻将

这些娱乐方式,有区别么?

没有,只要它能为你带来真正的愉悦和放松。而如果在一种娱乐、放松方式里,你得不到娱乐放松,那么它就是不适合的。要知道强行装逼最致命。

万不可被宣扬的消费主义猪油蒙了心

要知道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是没有错的,不苟且的主因不是你没去过大理、丽江,没进藏、没朝拜,没去过那些所谓的“十大必去远方”,没读过“年度最佳美文”而是因为你在追求物质的基础上,没有精神生活的奋斗目标。

举个简单例子:诗经美么?

是你所向往的诗和远方么?

那样的诗意,你觉得应该累计多少里程?自驾游几个地方?

说的恶毒一些:内心揣着苟且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只能看到苟且

呵呵,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每个人还都吃饭睡觉呢,每个人都是高晓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