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牧师引发的思考
先讲个烂俗的故事…
牧师正在准备讲道的稿子,他的小儿子却在一边吵闹不休。牧师无可奈何,便随手拾起一本旧杂志,把色彩鲜艳的插图——一幅世界地图,撕成碎片,丢在地上,说道:“约翰,如果你能拼好这张地图,我就给你2角5分钱。”牧师以为这样会使约翰花费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这样自己就可以静下心来思考问题了。但是,没过10分钟,儿子就敲开了他的房
门,手中拿着那份拼得完完整整的地图。牧师对约翰如此之快地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图感到十分惊奇,他问道:“孩子,你怎么这样快就拼好了地图?”“啊,”,小约翰说,“这很容易。在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是正确的。”牧师微笑起来,给了他儿子2角5分钱,对他说:“谢谢你!你替我准备了明天讲道的题目: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就会是正确的。”
我不知道你听完这个故事是什么样的一个感受。但我必须承认的是,一开始听到这样的一个故事的时候,我并没有很深的一个思考,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
第二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是在一个导师的演讲会上。他说:就算是结论正确,有思考能力的人也应该拒绝那些逻辑混乱的论证过程。这个故事能符合逻辑地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换一个角度,也许能找到很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
然后我就进行一个深度的反思。为什么我会被文章的指引就认为它是真理呢?并且从来没有去怀疑他。后来我觉得是我的阅读方式出了问题。因为我的阅读是肤浅,是被动的接受。从来没有去思考这样说这样子做到底对还是不对?
其实这篇文章说得并不会证明后面他的观点,而且漏洞百出。但我今天还是要讲另外一个点。
从这篇文章不难看出,我们人经常找其他的例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我们很难被改变自己的想法,或许连你自己都没有发现这点。
就像有时候某些知名权威提出来一些论点,然后他举了一堆例子去论证他,证明他自己是对了。当然,如果这时候有人提出一个反例。这个时候为了说明他自己的例子是正确的,他可能会说这是个例,不具有代表性,或者直接就是无视它的存在。而提问题的人也不会再去追究,因为我们要的只是一个解释。一个解释,他合理存在的解释。
而且我们为什么会接受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权威。权威代表着很大的正确,但不代表着一定的正确。但因为积威已久,我们常常不会去怀疑他。
我们看到的是我们自己构建的世界。我们看到的那一部分,永远是现实世界中自己想看到的那一部分。
并且,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