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艺术之家

什么是一流的舞蹈剧?——让杨丽萍新作《十面埋伏》告诉你

2016-09-08  本文已影响971人  Silvie

什么是一流的舞蹈剧?——让杨丽萍新作《十面埋伏》告诉你

文/Silvie

2013年,杨丽萍告别舞台之作《孔雀》巡演至杭州,心想着一定要去抽时间去看,却最终没能如愿。

2016年,在西安,从3月起听说杨丽萍导演的《十面埋伏》要来演出,便一直近乎心心念念地期待起了9月。

从大学时看到她的一组黑白写真,到后来不由自主地持续关注她的动态,杨丽萍这个名字,便如同一个艺术符号,深深地印在了心里。

那组黑白照片里,沉浸舞蹈仿若忘我的她,长城上长发和衣袂一起飞扬的她,甚而捧起古老的饮器喝水的她,马儿旁迎风而立的她……尤其是她舞蹈的时候,能令人感受到一种指尖即要长出藤蔓,延伸至天空拥抱太阳的张力,那般返璞归真,又那般巫媚动人。

同样也是由她,才发现了传统的少数民族服饰原来那么美:大红大绿的色块,瑰丽炫彩的花朵,奇妙隐喻的图腾,粗犷野性的宝石……每一种,都宛若传递着一种喻示与热情,极尽质朴又极尽妖娆。

从春天盼到秋天,终于在这个初秋的晴朗夜晚,有幸一观杨丽萍导演的《十面埋伏》的绝彩风华。

到底什么是一流的舞蹈剧?我和很多人一样,无法准确形容得出来。但看了《十面埋伏》,我知道虽然我们普通大众都肯定和这样的艺术作品之间或多或少有着理解上的隔阂,但每个人的直觉判断一定不会含糊——舞剧经由视觉和听觉的观感传递给人们的一种天然的震撼,以及同各类演出的横向对比,都能令我们针对这个问题有一种相对精准的评判。

什么是一流的舞蹈剧?——让杨丽萍新作《十面埋伏》告诉你

1.舞台——第一时间俘获观众的心

《十面埋伏》是我看到过的第一部从观众一进入演艺大厅就会被“吊”起全部注意力的作品。检票入场,虽然还未找到自己的座位,很多人就已经被这场演出的舞台布置深深吸引,纷纷冲到台前——舞台正上方,数万把剪刀悬空而下,同时又有灯光营造出淡淡烟雾,顿时传递给人以刀光寒影、埋伏重重的印象,同时亦不禁联想到斗争、杀戮、凄美、权谋等种种意象。

最令人惊奇的是,明明离演出开始还有四五十分钟,舞台左前方就已经有一位演员开启了演出,大家被她古典大方的汉妆、姣好的容颜深深吸引,同时也被她沉浸自我的神态感染,纷纷对着她拍个不停:看了后面的表演才会明白,原来她承担的是一个报幕者的角色,但同时,她用从头到尾低头剪纸这一“单调”的动作,向观众传递出一种“不知始于何日何时”直至“整个人被自己亲手裁剪出的剪纸淹没”的悲哀情境。

演出开启,从头到尾,无论舞台上的剧情如何变化,耳畔的音乐如何震耳欲聋,这个角色始终低着头专注剪纸,会让人想到春晚上代表时间的流逝从头转圈转到尾的小彩旗。杨丽萍在媒体采访里用了“作茧自缚”来解释这个场景所要表达的意思,但我在观看演出的时候不由得联想到另一种情境:那个低头不问纷争的人,惧怕这正面战争的杀戮,更害怕人心间的埋伏重重,于是只能压抑自我躲在小小一隅,用看似专注与不被惊扰的姿态仓皇度日……

什么是一流的舞蹈剧?——让杨丽萍新作《十面埋伏》告诉你

2.剧情——代入感,观众亦身在埋伏中

《十面埋伏》舞蹈剧讲述的是楚汉相争的古老故事,同时解读了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的典故。选择以京剧融入现代舞的方式来表达。

家喻户晓的古老故事,要如何讲出新意?京剧和现代舞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体裁,要如何融合得行云流水?杨丽萍挑战得大胆,更回应的漂亮——现代舞的动感和妖娆,演绎出古战场埋伏重重的影调;京剧中相与将、霸与帝的形象剪纸,给舞者百转千回的舞姿加上了最简洁的注解;雌雄同体的虞姬,让人仿若看到“张国荣”再现,却更加魅惑惊奇,似幻似真;经典的京剧唱词,环绕在这样一个现代的舞台,竟然多了些清绝的韵味;黑、白韩信,恶与善、阴暗与明朗、成与败交织,除了史书上简短记载的典故,历史人物可能有过的心理活动与意志揪斗,都隔着时空呈现在这样一个舞台,被观众清晰地看见、感受——显然,这种种编排,无疑是一个有着深厚舞台积淀及生活积累的导演才能集合释放的功力,杨丽萍凭自身几十年的积累出台这样一部作品,其打磨的过程或许难免辛劳,但灵感与新意的生发,却定然在她的头脑中如汩汩清泉喷薄涌动。

除了反映战争和埋伏、爱情与杀戮的音乐始终不绝于耳;除了激狂而投入的舞者始终在眼前影影绰绰,也不知是哪个片段,突然他们中,一个、两个、三个,直接走到了观众面前,仿佛在说:莫以为这埋伏只在戏里,莫以为你在戏外。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重重埋伏中,无法置身事外。

这样的互动,相信尤其是被舞者注视的观众,定然深深心惊了一下,强烈的代入感,令座位远些的观众亦会意识到:原来,我们也是这剧的一部分;原来这哪里只是故事,其实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里也会上演。

什么是一流的舞蹈剧?——让杨丽萍新作《十面埋伏》告诉你

3.舞者——渴望好的角色,就像种子渴望泥土

从《十面埋伏》舞台剧贯穿始终,观众们不绝如缕的掌声,从谢幕之时,每一位演员出来,全场观众们一次比一次激烈的反应,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我们能够直观地理解:什么叫做受喜爱的舞蹈演员。

杨丽萍在告别舞台巡演时说,“要给年轻人成长空间,只要我在台上,他们的风头就都被我抢了,就‘出不来’了”。《十面埋伏》里被人们喜爱的虞姬、韩信、萧何等等角色的扮演者,都是年轻的面孔,这让人无形感受到杨丽萍告别舞台转入幕后,在“传道”上的用心。

虽说最开始舞蹈的产生,是人们为了感谢太阳,表达情感。但一个杰出的舞者真正想要被观众记得并熟知,往往需要一个能够充分展现他舞技和风情的角色来成全。这也是为什么一部经典的剧,往往能够捧红几个“角”。

什么是一流的舞蹈剧?——让杨丽萍新作《十面埋伏》告诉你

好的舞蹈剧,从一开始都在寻觅那个最能呈现它风骨的舞者;而好的舞者,都在等待那个似乎为他量身打造的角色。京剧里的名旦,很多都是由男性扮演的,舞剧《十面埋伏》沿袭了这种传统——虞姬的扮演者,堪称完美的身材加上绝世的舞姿,令人惊叹沉迷;他和霸王的缠绵,更令人恍惚忘了这原是一个男儿身。这位90后的男孩,听朋友在后台和他一起抽烟时了解到,他3岁就开始练舞,不知骨折过多少次。而每一个舞者,舞台上风光耀眼,在后台都是大汗淋漓。为了一部剧,从定好角色起,他们便要承受无数次的苦练、掐细节。而看似风光的巡演则更是辛苦,往往是演出结束匆匆吃了饭,又要赶赴凌晨的飞机,去拥抱下一个城市即将为他们抛出的欢呼与掌声。

那个对艺术并不太感兴趣的朋友说:跟他们聊天,让我特别有感触,我就想他们这么有天赋这等风光都是苦出来的,我平时朝九晚六哪里还能叫苦?

艺术与成功,永远都是天分+苦练+机缘+N种要素的综合。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往往某个因素差之毫厘失,却会在发展上失之千里。有的人千辛万苦等到了那个属于他的角色,从此一鸣惊人;而还未等到的,或独步武林,或长久扮演舞台一角的装饰,一个完全模糊了个人色彩的伴舞,一具凌空吊起的“尸体”……种种“甘之如饴”,都是在积蓄能量,等待那幸运之门的眷顾。

而能加入《十面埋伏》的每一个人,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已堪称幸运。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青葱年华里,便得到杨丽萍的指导,在她统筹的剧目里获得打磨与提升。

什么是一流的舞蹈剧?——让杨丽萍新作《十面埋伏》告诉你


4.寓意——生活如此压抑,人要自我解救

《十面埋伏》讲述的是古老的故事。杨丽萍说通过《十面埋伏》想传递给现代人一些启示。虽然我不能够完全理解每一段舞蹈所表达的意思,但基本上,能够从这部剧强烈看到、感受到尔虞我诈、互相设伏的境遇是何等的压抑和惨痛,而引发一种期待和思考。

看着那被从人从背后一把推向台下的人,看着那被一群类似“吃瓜群众”从众羞辱欺凌的人,看着那整完别人又被其他更凶狠的人整的人……我不知道就着那急促的鼓点和舞步,其他观众在想什么,我则在当时忍不住想象——画风若能在此时突然一变该有多好,如果有人来观照一下那个受欺负的人,在惊慌与无助中伸给他一只友善的手,如果能有人来拉他一把,如果此时那个可怜的人能够被一种友善的氛围拯救,那他定然也会在后来的日子里尽己所能去拯救他人——至少,他不会再去欺辱其他人。

我们不再是生活在弱肉强食的原始丛林,或是血腥的古战场,今天的人们,可以相对选择自己要的生活方式。多一些友善和力所能及的观照,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背后捅刀,那么,我们也不会悲哀的发现,自己和他人,原来都像极了剧末时血泊中挣扎的鬼魅……

生活已如此压抑,解救的方式全在我们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