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是一种领导力
讲话是传达方针政策、统一思想意志、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领导方式。讲话稿作为特定的公文类型,强调权威性、时效性和针对性,要求客观、准确、严谨,同时注重生动性和艺术性。领导在讲话中运用好讲故事的方法,可以增加讲话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人听得进、信得过、记得住。“讲故事”也是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党内许多高级领导干部,都善于而且提倡对党员干部“讲故事”、与普通群众“拉家常”。
一、为什么讲故事
领导力是领导者影响被领导者的能力,体现在能否高效地为被领导者展示愿景目标、确立价值标准、实现精神鼓励等方面。讲话作为领导者实施领导的重要方式,不仅要有鲜明的观点、严谨的论述,还要注重用讲故事的方式更好地传达思想、团结力量,为实现目标而共同努力。
1.讲故事可以增加认同。能否让听众理解并接受所讲的观点是衡量领导讲话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讲故事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论述生动化,从而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增加对讲话的认同。讲故事可以生动阐释思想。在1931 年2 月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时,红军学校的工兵们为不想挖防空洞、争着上前线闹情绪,时任总政委的毛泽东给他们讲了一段《西游记》中白龙马不计名利、埋头苦干、甘为坐骑的故事,生动地阐释了“工兵也应该做红军的一匹骏马,驮着革命走向胜利”这一思想。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的讲话中,讲了北京密云县一位叫邓玉芬的母亲送丈夫和5个孩子上前线最后战死沙场的故事。习近平同志用这个故事充分表达了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和自由团结一心、不怕牺牲的精神。
2.讲故事可以激励人心。讲话大都针对现实问题布置工作或提出要求,最终都需要听众统一认识、凝心聚力完成任务。在讲话中运用恰当、生动的故事有助于为听众指明方向、激发动力。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闭幕会上的总结讲话中讲了“愚公移山”的故事,生动形象地指明了工作努力的方向就是搬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方法就是通过坚苦奋斗,感动人民大众这个“上帝”。这个故事坚定了全体党员“革命一定要胜利的信心”,也激发了他们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向胜利迈进的决心。
3.讲故事可以提升个人魅力。善于用故事阐述道理鼓舞人心的领导,不仅讲话受人欢迎,而且本人会因此提升亲和力和感召力。
2011年11月27日梁振英在竞选香港行政长官的演说中,围绕坚毅拼搏的理念和稳中求变的施政纲领,穿插讲述了5个小故事,其中开头讲述的自己裹脚的母亲每天扎塑胶花、辛劳养家的故事,令听众充分感受到了梁振英身上所具有的亲民、坚毅等品质,从而提升了个人魅力,赢得了民众的支持。
二、讲什么故事
讲故事既要重客观真实,也要重艺术真实。故事按真实与否可以分为真实故事和虚构故事, 按来源可分为亲身经历的故事和间接获得的故事, 按内容可分为神话传说故事、历史故事、文学故事等。领导讲话中要多选用真实性的故事,为的是体现权威性和客观性,突出论证的力量,增加说服力和可信度。
除了强调故事内容客观真实外,还要注重艺术的真实,尤其是突出阐释思想作用时,通过对故事情节、场景、人物的艺术加工,能达到更好地阐释主题、吸引听众的效果。
毛泽东同志所讲的“愚公移山”的故事,作为选自《列子·汤问》的神话传说,本身就是虚构的寓言故事,但由于能够生动有趣地阐明思想、讲清道理,故事的人物、场景也源于群众生活,因而这个艺术上真实的故事在讲话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讲故事既要重个性特点,更要重典型性。
故事有个性和特点,听众才愿意听,印象才深刻。个性强调的是故事的新意和区别度;典型性指的是故事要典型地反映讲话的主题,典型地代表听众的心声,典型地体现领导的特点。
1.讲扣准主题的故事。讲故事作为讲话的一部分,一定要为突出讲话主题服务,而不能为讲故事而讲故事。有的领导为了调动气氛、吸引注意力,在讲话时穿插一些和主题无关的笑话、段子,这种做法除了能博人一笑、赶走听众的“瞌睡虫” 外,无助于主题的深化,也有违于讲话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讲反映听众心声的故事。故事能够吸引听众,除了叙事生动有趣外,更重要的是能够直面现实中的问题,反映听众的心声。
1979年11月2日,邓小平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大会上讲了一个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故事。邓小平指出,在1958年、1959年,我们犯了那么“左”的错误,我们还可以做到下放两千万职工、关闭一些企业。
根本原因在于党和群众的关系密切,党的威信比较高,把困难摆到人民面前,对群众讲清道理,做了大量的工作。与会同志作为党内高级领导干部,对于当时党联系群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切身的体会和迫切整改的愿望,邓小平同志的这个故事反映了大家的心声,坚定了大家密切联系群众的决心。
3.讲体现领导特点的故事。领导的讲话是领导工作风格、个人魅力的展示。有的领导知识渊博,喜欢讲历史典故;有的领导思想深邃,喜欢讲哲理寓言;有的领导亲民平易,喜欢讲群众生活中的故事、自己身边的故事……
因此,在为领导准备讲话稿时,选取的故事要符合领导的特点,让领导讲起来顺口听众听起来自然;同时,领导在 讲话时也要意识到选取的故事对于自身形象的塑造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是可以强化固有形象还是可以突破和转型?
三、怎样讲故事
1.在态度上,要像外婆一样亲切耐心,令人感动。不同于提要求、作指示,讲故事作为以情感人、以事寓理的艺术手法,不可板起面孔来讲, 而要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娓娓道来,这样听众才能听得轻松,愿意听,故事的魅力才能发挥到最大化。
2.在表述上,要像说书人一样生动具体,引人入胜。讲故事作为一种叙事手法,除遵循讲话稿简练、准确的要求外,还要注重叙事的艺术化和戏剧化。在描述场景时要具体鲜活, 能在听众脑海中展开一幅画面;在刻画人物时要抓住细节特点,让听众感觉到仿佛这个人就在自己眼前;在讲述情节时要注重设置悬念,增加曲折和意外,让听众听得过瘾、喜欢听。
3.在引导上,要像老师一样叙议结合,给人启迪。作为讲话的一部分,领导在讲故事时要能把听众引到讲话的主题上,或是夹叙夹议,给人以启发;或是在故事最后点题,让人有所感悟。著名的“耿飚之问”,之所以震撼人心,不仅在于耿飚同志讲的“50 年前的故事”与他再次面对的情形产生的巨大反差,更在于他在故事最后深刻地指出了问题
转载于秘书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