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

Java垃圾回收(GC)机制

2019-01-09  本文已影响86人  CircleLee
为什么需要垃圾回收

如果不进行垃圾回收,内存迟早都会被消耗空,因为我们在不断的分配内存空间而不进行回收。除非内存无限大,我们可以任性的分配而不回收,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所以,垃圾回收是必须的。

哪些内存需要回收?

哪些内存需要回收是垃圾回收机制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所谓“要回收的垃圾”无非就是那些不可能再被任何途径使用的对象。那么如何找到这些对象?

可达性分析法,这个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系列称为“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始点,从这些节点向下搜索,搜索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即GC Roots到对象不可达)时,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的。

如何选取GCRoots对象呢?在Java语言中,可以作为GCRoots的对象包括下面几种:
(1) 虚拟机栈(栈帧中的局部变量区,也叫做局部变量表)中引用的对象。
(2) 方法区中的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3)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4) 本地方法栈中JNI(Native方法)引用的对象。
下面给出一个GCRoots的例子,如下图,为GCRoots的引用链。


图1

由图可知,obj8、obj9、obj10都没有到GCRoots对象的引用链,即便obj9和obj10之间有引用链,他们还是会被当成垃圾处理,可以进行回收。

四种引用状态

在JDK1.2之前,Java中引用的定义很传统:如果引用类型的数据中存储的数值代表的是另一块内存的起始地址,就称这块内存代表着一个引用。这种定义很纯粹,但是太过于狭隘,一个对象只有被引用或者没被引用两种状态。我们希望描述这样一类对象:当内存空间还足够时,则能保留在内存中;如果内存空间在进行垃圾收集后还是非常紧张,则可以抛弃这些对象。很多系统的缓存功能都符合这样的应用场景。在JDK1.2之后,Java对引用的概念进行了扩充,将引用分为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虚引用4种,这4种引用强度依次减弱。

1、强引用
代码中普遍存在的类似"Object obj = new Object()"这类的引用,只要强引用还存在,垃圾收集器永远不会回收掉被引用的对象。
2、软引用
描述有些还有用但并非必需的对象。在系统将要发生内存溢出异常之前,将会把这些对象列进回收范围进行二次回收。如果这次回收还没有足够的内存,才会抛出内存溢出异常。Java中的类SoftReference表示软引用。
3、弱引用
描述非必需对象。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只能生存到下一次垃圾回收之前,垃圾收集器工作之后,无论当前内存是否足够,都会回收掉只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Java中的类WeakReference表示弱引用。
4、虚引用
这个引用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在这个对象被收集器回收时收到一个系统通知,被虚引用关联的对象,和其生存时间完全没关系。Java中的类PhantomReference表示虚引用。


图2
JAVA什么时候执行垃圾回收

JAVA的垃圾回收分为三个区域:新生代,老年代,永久代。
1、新生代:

需要注意的是,GC虽然可以进行内存空间的释放,但同时频繁的GC一定会影响性能,GC发生的频率越低,你的系统就越高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