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8--Java--day11【final、权限
final关键字
final关键字代表最终、不可改变的。
常见四种用法:
- 可以用来修饰一个类
- 可以用来修饰一个方法
- 还可以用来修饰一个局部变量
- 还可以用来修饰一个成员变量
1.final修饰类
当final关键字用来修饰一个类的时候,格式:、
public final class 类名称 { // ... }
- 含义:当前这个类不能有任何的子类。(太监类)
- 注意:一个类如果是final的,那么其中所有的成员方法都无法进行覆盖重写(因为没儿子。)
final类---MyClass :
public final class MyClass /*extends Object*/ {
public void method() {
System.out.println("方法执行!");
}
}
MySubClass 类:
// 不能使用一个final类来作为父类
public class MySubClass /*extends MyClass*/ {
}
不能继承MyClass类,因为该类使用final修饰。
2.final修饰方法
对于一般的继承关系的类,子类可以对父类的方法进行覆盖重写,但是如果在父类中,该成员方法使用final修饰时,会发生什么呢?
当final关键字用来修饰一个方法的时候,这个方法就是最终方法,也就是不能被覆盖重写。
格式:
修饰符 final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称(参数列表) { // 方法体 }
注意事项:
对于类、方法来说,abstract关键字和final关键字不能同时使用,因为矛盾。
- abstract修饰的类或者方法,在子类中必须被重写,除非该子类也是抽象类。
- final修饰的类,没有子类,修饰的方法,不能被重写。
所以这两个关键字不能同时在一个类或者方法上使用。
Fu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Fu {
public final void method() {
System.out.println("父类方法执行!");
}
public abstract /*final*/ void methodAbs() ;
}
Zi类:
public class Zi extends Fu {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Abs() {
System.out.println("methodAbs执行");
}
// 错误写法!不能覆盖重写父类当中final的方法
// @Override
// public void method() {
// System.out.println("子类覆盖重写父类的方法!");
// }
}
可以看出子类只能重写普通的成员方法,不能重写final修饰的方法。
而且如果abstract和final同时修饰methodAbs()的话,直接编译报错。
在Zi类中既不能重写该方法,又必须重写该方法。
3.final修饰局部变量
局部变量--基本数据类型
基本类型的局部变量,被final修饰后,只能赋值一次,不能再更改。
对于基本类型来说,不可变说的是变量当中的数据不可改变。
Demo01Final :
public class Demo01Final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num1 = 10;
System.out.println(num1); // 10
num1 = 20;
System.out.println(num1); // 20
// 一旦使用final用来修饰局部变量,那么这个变量就不能进行更改。
// “一次赋值,终生不变”
final int num2 = 200;
System.out.println(num2); // 200
// num2 = 250; // 错误写法!不能改变!
// num2 = 200; // 错误写法!
// 正确写法!只要保证有唯一一次赋值即可
final int num3;
num3 = 30;
}
}
也就是说final修饰的基本数据类型的局部变量的数值不能改变。
思考,如下两种写法,哪种可以通过编译?
写法1:
final int c = 0;
for (int i = 0; i < 10; i++) {
c = i;
System.out.println(c);
}
写法2:
for (int i = 0; i < 10; i++) {
final int c = i;
System.out.println(c);
}
根据 final 的定义,写法1报错!写法2通过编译。
为什么通过编译呢?因为每次循环,都是一次新的变量c,而写法一中的for循环中c为final修饰的变量,不能发生改变,这也是大家需要注意的地方。
局部变量--引用数据类型
引用类型的局部变量,被final修饰后,只能指向一个对象,地址不能再更改。但是不影响对象内部的成员变量值的修改。
对于引用类型来说,不可变说的是变量当中的地址值不可改变.
Student 类: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tudent() {
}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
Demo01Final :
public class Demo01Final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对于引用类型来说,不可变说的是变量当中的地址值不可改变
Student stu1 = new Student("赵丽颖");
System.out.println(stu1); //cn.itcast.day11.demo01.Student@49e4cb85
System.out.println(stu1.getName()); // 赵丽颖
stu1 = new Student("霍建华");
System.out.println(stu1); //cn.itcast.day11.demo01.Student@2133c8f8
System.out.println(stu1.getName()); // 霍建华
System.out.println("===============");
final Student stu2 = new Student("高圆圆");
// 错误写法!final的引用类型变量,其中的地址不可改变
// stu2 = new Student("赵又廷");
System.out.println(stu2.getName()); // 高圆圆
stu2.setName("高圆圆圆圆圆圆");
System.out.println(stu2.getName()); // 高圆圆圆圆圆圆
}
}
4.final修饰成员变量
对于成员变量来说,如果使用final关键字修饰,那么这个变量也照样是不可变。
- 由于成员变量具有默认值,所以用了final之后必须手动赋值,不会再给默认值了。
- 对于final的成员变量,要么使用直接赋值,要么通过构造方法赋值。二者选其一。
- 必须保证类当中所有重载的构造方法,都最终会对final的成员变量进行赋值。
直接赋值:常用
public class User {
final String USERNAME = "张三";
private int age;
构造方法赋值:
public class User {
final String USERNAME ;
private int age;
public User(String username, int age) {
this.USERNAME = username;
this.age = age;
}
}
Person类: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final String name/* = "鹿晗"*/;
public Person() {
this.name = "关晓彤";
}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不能设置name的值,因为final修饰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 this.name = name;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1 = new Person();
System.out.println(p1.name); //关晓彤
Person p2 = new Person("lizhao");
System.out.println(p2.name); //lizhao
}
}
成员变量的初始化
- 要么使用直接在定义变量时赋值
- 要么在无参构造方法中赋值
- 要么在有参构造中接受创建对象时传进来的值。
注意:被final修饰的常量名称,一般都有书写规范,所有字母都大写。
权限修饰符
在Java中提供了四种访问权限,使用不同的访问权限修饰符修饰时,被修饰的内容会有不同的访问权限,
- public:公共的。
- protected:受保护的
- default:默认的
- private:私有的
不同权限修饰符的访问能力
访问位置\修饰符 | public | protected | default(空的) | private |
---|---|---|---|---|
同一类中 | √ | √ | √ | √ |
同一包中(子类与无关类) | √ | √ | √ | |
不同包的子类 | √ | √ | ||
不同包中的无关类 | √ |
可见,public具有最大权限。private则是最小权限。
编写代码时,如果没有特殊的考虑,建议这样使用权限:
- 成员变量使用 private ,隐藏细节。
- 构造方法使用 public ,方便创建对象。
- 成员方法使用 public ,方便调用方法。
小贴士:不加权限修饰符,其访问能力与default修饰符相同
内部类
如果一个事物的内部包含另一个事物,那么这就是一个类内部包含另一个类。
例如:身体和心脏的关系。又如:汽车和发动机的关系。
分类:
- 成员内部类
- 局部内部类(包含匿名内部类)
1.成员内部类
1.成员内部类概述
成员内部类 :定义在类中方法外的类。
成员内部类的定义格式:
修饰符 class 外部类名称 {
修饰符 class 内部类名称 {
// ...
}
// ...
}
访问特点:
- 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包括私有成员。
- 外部类要访问内部类的成员,必须要建立内部类的对象。
内用外,随意访问;外用内,需要内部类对象。
在描述事物时,若一个事物内部还包含其他事物,就可以使用内部类这种结构。比如,汽车类 Car 中包含发动机类 Engine ,这时, Engine 就可以使用内部类来描述,定义在成员位置。
class Car { //外部类
class Engine { //内部类
}
}
2.成员内部类的定义与使用
如何使用成员内部类?有两种方式:
- 间接方式:在外部类的方法当中,使用内部类;然后main只是调用外部类的方法。
- 直接方式,公式:
类名称 对象名 = new 类名称();
【外部类名称.内部类名称 对象名 = new 外部类名称().new 内部类名称();】
- 直接方式,公式:
代码:
Body$Heart 内部类:
public class Body { // 外部类
public class Heart { // 成员内部类
// 内部类的方法
public void beat() {
System.out.println("心脏跳动:蹦蹦蹦!");
System.out.println("我叫:" + name); // 正确写法!
}
}
// 外部类的成员变量
private String name;
// 外部类的方法
public void methodBody() {
System.out.println("外部类的方法");
new Heart().beat();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
由此可见在内部类中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变量name。
main:
public class Demo01InnerClas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ody body = new Body(); // 外部类的对象
// 通过外部类的对象,调用外部类的方法,里面间接在使用内部类Heart
body.methodBody();
System.out.println("=====================");
// 按照公式写:
Body.Heart heart = new Body().new Heart();
heart.beat();
}
}
总结:
成员内部类的使用:
- 在外部类中创建内部类的对象,调用内部类的方法或者变量
- 直接创建内部类的对象,进行操作。
内部类仍然是一个独立的类,在编译之后会内部类会被编译成独立的.class文件,但是前面冠以外部类的类名和$符号 。
比如,Person$Heart.class
3.内部类变量重名
如果出现了重名现象,那么格式是:外部类名称.this.外部类成员变量名。
Outer $ Inner 内部类:
public class Outer {
int num = 10; // 外部类的成员变量
public class Inner /*extends Object*/ {
int num = 20; // 内部类的成员变量
public void methodInner() {
int num = 30; // 内部类方法的局部变量
System.out.println(num); // 局部变量,就近原则
System.out.println(this.num); // 内部类的成员变量
System.out.println(Outer.this.num); // 外部类的成员变量
}
}
}
main:
public class Demo02InnerClas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外部类名称.内部类名称 对象名 = new 外部类名称().new 内部类名称();
Outer.Inner obj = new Outer().new Inner();
obj.methodInner();
}
}
运行:

2.局部内部类
如果一个类是定义在一个方法内部的,那么这就是一个局部内部类。
“局部”:只有当前所属的方法才能使用它,出了这个方法外面就不能用了。
定义格式:
修饰符 class 外部类名称 {
修饰符 返回值类型 外部类方法名称(参数列表) {
class 局部内部类名称 {
// ...
}
}
}
实例:
Outer:
class Outer {
public void methodOuter() {
class Inner { // 局部内部类
int num = 10;
public void methodInner() {
System.out.println(num); // 10
}
}
Inner inner = new Inner();
inner.methodInner();
}
}
main:
public class Demo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 obj = new Outer();
obj.methodOuter(); //10
}
}
小节一下类的权限修饰符:
public > protected > (default) > private
定义一个类的时候,权限修饰符规则:
- 外部类:public / (default)
- 成员内部类:public / protected / (default) / private
- 局部内部类:什么都不能写
局部内部类中的final问题
局部内部类,如果希望访问所在方法的局部变量,那么这个局部变量必须是【有效final的】。
备注:从Java 8+开始,只要局部变量事实不变,那么final关键字可以省略。
原因:
- new出来的对象在堆内存当中。
- 局部变量是跟着方法走的,在栈内存当中。
- 方法运行结束之后,立刻出栈,局部变量就会立刻消失。
- 但是new出来的对象会在堆当中持续存在,直到垃圾回收消失。
public class MyOuter {
public void methodOuter() {
int num = 10; // 所在方法的局部变量
class MyInner {
public void methodInner() {
System.out.println(num); //10
}
}
//在成员方法中创建类对象,并调用成员方法
MyInner mi = new MyInner();
mi.methodInner();
}
//创建外部对象,调用成员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Outer mo = new MyOuter();
mo.methodOuter();
}
}
3.匿名内部类
匿名内部类 :是内部类的简化写法。它的本质是一个 带具体实现的 父类或者父接口的 匿名的 子类对象。
开发中,最常用到的内部类就是匿名内部类了。以接口举例,当你使用一个接口时,似乎得做如下几步操作。
- 定义子类
- 重写接口中的方法
- 创建子类对象
- 调用重写后的方法
我们的目的,最终只是为了调用方法,那么能不能简化一下,把以上四步合成一步呢?匿名内部类就是做这样的快捷方式。
前提
匿名内部类必须继承一个父类或者实现一个父接口。
格式
匿名内部类的定义格式:
接口名称/父类名称 匿名类对象名 = new 接口名称/父类名称() {
// 覆盖重写所有抽象方法
};
匿名内部类的内容:
{
// 覆盖重写所有抽象方法
}
实例:
MyInterface接口:
public interface MyInterface {
void method1(); // 抽象方法
void method2(); //抽象方法
}
按照正常的实现类对接口进行实现:
public class testZi implements MyInterfa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1() {
System.out.println("111");
}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2() {
System.out.println("222");
}
}
main:
public class MainClass{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Interface obj = new testZi();
obj.method1(); //111
obj.method2(); //222
}
}
很麻烦,所以我们直接使用匿名内部类对接口进行实现。
匿名内部类对接口进行实现:
直接在main中写接口的匿名内部类即可:
public class testZi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Interface obj = new MyInterfa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1() {
System.out.println("111");
}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2() {
System.out.println("222");
}
};
obj.method1(); //111
obj.method2(); //222
}
}
这样的话就不用在新建一个类来实现接口了。
匿名内部类的注意事项
首先对
new 接口名称/父类名称() {
// 覆盖重写所有抽象方法
};
进行解析:
- new代表创建对象的动作。
- 接口名称就是匿名内部类需要实现哪个接口
- {...}这才是匿名内部类的内容
注意问题
-
匿名内部类,在【创建对象】的时候,只能使用唯一一次。
如果希望多次创建对象,而且类的内容一样的话,那么就需要使用单独定义的实现类了。
Mian函数:
public class MainClass{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匿名类和匿名对象(obj1)
MyInterface obj = new MyInterfa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1() {
System.out.println("111");
}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2() {
System.out.println("222");
}
};
obj.method1(); //111
obj.method2(); //222
//创建匿名类和匿名对象(obj2)
MyInterface obj2 = new MyInterfa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1() {
System.out.println("112");
}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2() {
System.out.println("223");
}
};
obj2.method1(); //111
obj2.method2(); //222
}
}
匿名对象可以多次调用方法。
-
匿名对象,在【调用方法】的时候,只能调用唯一一次。
如果希望同一个对象,调用多次方法,那么必须给对象起个名字。
首先匿名对象是创建的时候接口名称/父类名称 匿名类对象名 = new 接口名称/父类名称() { // 覆盖重写所有抽象方法 };
中的【匿名类对象名】。
Main类:
public class MainClas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匿名类和匿名对象
new MyInterfa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1() {
System.out.println("111");
}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2() {
System.out.println("222");
}
}.method1(); //111
//因为匿名对象无法调用第二次方法,所以需要再创建一个匿名内部类的匿名对象
new MyInterfa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1() {
System.out.println("112");
}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2() {
System.out.println("223");
}
}.method2(); //223
}
}
- 创建匿名类,还省略了对象名称,这种就是匿名对象
- 上边的那种使用匿名类,但是有匿名类对象的例如obj,obj2的是使用匿名类,但是不是匿名类对象。
- 那么匿名对象只能调用一次方法。
- 匿名内部类是省略了【实现类/子类名称】,但是匿名对象是省略了【对象名称】
强调:匿名内部类和匿名对象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