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有地方竟然要“剥鬼皮”!

2018-09-25  本文已影响0人  爱宝科普

说起中秋的来源

民间一直流传着

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

我们最为耳熟能详的当属嫦娥奔月

不过爱宝今天要带你了解关于

中秋的一些冷门知识

听说中秋有地方竟然要“剥鬼皮”

……

中秋节的由来及别名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时间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唐朝,在唐朝时期,古代帝王都有春天祭日和秋天祭日,在《周礼》一书中就记载有“中秋”之词。后来在唐朝初期,《唐书.太宗记》中记载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才立为固定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为它的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为“八月节”“八月半”;又因圆月是“女主角”,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团圆节”等等。

关于中秋的冷门知识

01中秋节与科举考试关系微妙

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02月饼是杨贵妃命名的

据说张骞出使西域之时,用芝麻、胡桃为辅料,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就诞生了,并命名为“胡饼”。

相传,有一年中秋的夜晚,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唐玄宗和杨贵妃在皎洁的月光下一起赏月吃胡饼。吃着吃着,唐玄宗突然说:“这胡饼的名字怎么这么难听?”在一旁的杨贵妃仰望明月,智由心生,她拿起一枚圆饼随口说:“请陛下品尝月饼。”玄宗遂龙颜大悦,喜不自禁,从此,胡饼就改叫月饼了,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

03众人分食一个月饼寓意圆满

按照传统习俗,吃月饼时,要将象征圆月的月饼按人切块,每人一份。没有回家的亲人,家长要把属于他的那一份月饼认真保管起来,待他们回来时品尝,才算圆满。

04兔儿爷真不是玩具

兔儿爷最早原本是人民祭月的对象,由泥制成,外形如人端坐一般。兔儿爷讲究的是“年年请,年年送”。而从清代开始,它逐渐变成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在民间艺人手里,兔儿爷有了兔首人身,手持玉杵的形象。甚至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十分讨人喜欢。

纯正的五仁月饼.

月饼界曾经掀起过一场大战——“五仁月饼是否应该滚出月饼界?”支持者称,五仁月饼里夹红绿丝、肥油渣、冰糖粒,感觉像黑暗料理。其实月饼界还有更奇葩,如腐乳月饼、卤肉月饼、韭菜月饼、巧克力香辣牛肉月饼……不过,您很可能是没吃到正宗的好馅料。

正宗的五仁月饼,里面除了核桃仁、杏仁等,还有肉松和云腿,香而不腻。之所以口味不同,是因为做法的差异。一些厂家为了节约时间和成本,有的选择了直接用生的五仁入馅,有的是用烘烤这个动作取代炒制。传统老工艺里,炒过的五仁馅比烘烤过的香很多,老祖宗制定出来的规矩是有道理的。所以,纯正的五仁月饼其实是越嚼越香的,“缺心眼”的五仁月饼才不好吃。

中秋有地方竟然要“剥骨皮”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这个来历要追溯到元代。传说元兵攻进潮州城之后,百姓受尽欺凌,在八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拜月娘的供桌上都有蒸熟的芋头。芋头取“芋”字与潮州话的“胡”字谐音,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所以,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

更多文章阅读:颈椎疼?脖子僵?赶快来做颈椎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