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11)请教老师有感
因为担心女儿的早恋问题,所以昨天加了智慧的“大猫”老师,想请教她,希望她给我一些建议和方法。跟老师微信语音大概1小时40分钟,老师滔滔不绝给我讲了很多育儿心得,虽然不是很系统,但是受益匪浅。
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我内心的恐惧,思维方式的局限、不接纳自己,然后一直带着这样的惯性养孩子,那么孩子早晚也会变得跟我一样。我一直很认同人品比分数更重要,但是内心其实根本没有认同,行动依然是分数高于人品的培养,所以自己处于恐惧之中,而我带着恐惧美其名曰去培养孩子其实是在祸害孩子。我知道能量是会传递和影响他人的,但是自己确实是感觉好的时候少,焦虑恐惧的时候多,内心是匮乏的。为什么匮乏,这个我个人的问题需要好好挖,改变自己原来的固有思维,朝有希望的明天看。
恐惧心带来不好的感觉,就会有负面的能量,传递给他人,并且作出不对的行为或感觉让别人不爽的行为,那么别人就会反抗,结果就会跑偏,就会出现我担心恐惧的事情发生。原来恐惧的结果是这样形成的,我一直不是很清楚,只是知道聚焦不好的会带来不好的结果,原理应该差不多。
今天老师说活着就是享受创造的狂喜,体会自己创造的悲欢离合,其他什么也带不走,这个我是能认同的。还有就是有些人一生在修复小时候带给自己的创伤,有些人在回忆美好的童年。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认为自己带给女儿的,快乐应该是不多的。既然意识到了,怎么样让孩子体会快乐成长呢?我都意识到不快乐,孩子怎么会快乐,快乐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大的问题啊。
其实我们是想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我很认同。其实我们大人本身的思维固化和人格不健全,还想把孩子培养成超过我这样的人,自以为是的要孩子朝着自己的天花板发展,不然就生出恐惧、担忧,然后就真的“梦想成真”,想想挺可怕的。
我需要改变的是:放下恐惧、担忧;凡事看到两面性,自己要以中性的观点去看待人和事;用这种想法生活,潜移默化的养育孩子,更重要的事是自己要这样的生活处事,而不是为了养孩子去改变,是内心真正的认同;学习让孩子以玩的心态学习,接受孩子创造的成绩和生活点滴;培养孩子富足的内心,首先自己要感觉到富足,改变之前匮乏、要求、控制的方式,生活不是为了考文凭找工作,是要有成长型心态、终身学习的心态,而不是为了拿文凭找好工作。
对于我认为的付出才有回报,也有其他的一些理解。并不一定付出了就有回报,是什么思维下的付出,什么心态下的付出,决定了你付出是不是能得到你想要的回报。
今天非常感谢“大猫”老师,让我回看到自己这么多的问题,我写下来,是要经常回看下自己,提醒自己,不要过几天就忘了自己的初心,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