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战派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简技⎦通用技能工具

有效输出的术与器 —— 一起聊聊写作的套路

2017-12-19  本文已影响227人  窦子V

引言

上周分享了一个持续自我更新的模型⎡P-IPO⎦,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读读持续升级的心法 。

今天是对⎡O⎦(⎡输出⎦)部分的进一步探讨,更多的偏重于方法(术)和工具(器)层面。

1.什么是输出

这里定义的⎡输出⎦是指:一个问题(一项工作)解决(完成)的标志性产物。

一项有价值的工作(即可以实现自我升级的工作),必定有两个层面的输出,一个是⎡对内⎦输出,一个是⎡对外⎦输出。

⎡对内⎦输出,即个人的方法沉淀,我主要用⎡清单⎦的方式用⎡印象笔记⎦集中管理。至于如何建立并使用清单,如何用印象笔记维护知识体系,这个问题日后再详细讨论。

⎡对外⎦输出,有两种,一种是你本职工作的输出(各阶段的工作产物),一种是个人的知识分享。

大部分人实际上做了一件很亏的事,就是仅仅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这样工作,真的有点浪费生命了。

其实完全可以:

一份工作产生三份价值

1. 工作本身价值.

2. 自我价值: 自我方法沉淀.

3. 潜在影响力价值:对外分享.

这里说的⎡影响力⎦并非指你要成为网红明星大boss,那你想多了,其实⎡影响力⎦就是你在别人心中的⎡标签⎦,有价值的分享可以有效优化你的个人⎡标签⎦,同时也能扩大你个人⎡标签⎦的影响范围。

今天要聊的是第三种:对外分享的套路。

2.何谓⎡有效⎦输出

我所定义的⎡有效输出⎦,是指对自己和对他人⎡有价值⎦的输出,这样才能称之为⎡有效⎦。

那如何来判断是否有价值,可以尝试从下两个角度来分析。

2.1 角度一:以作者的角度

作为写作者,产出的内容首先对于自身是有价值的,才有可能对他人有价值。

自己最初开始书写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自身在工作、生活、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探索答案、验证答案…从而解决问题。然后用文字的方式将整个过程思路屡清,当思路展现在纸面,自己就可以以一个上帝视角更客观地审视自己的思维。

解决自己问题是自己唯一的目的,也是对自己最大的价值,更是我写作唯一的主题。

我想世界上一定不止一个我遇到类似的问题,我想找到同类,如果有和我有类似经历或遇到类似问题的伙伴,或许能够为他们提供价值。

2.2 角度二:以读者的角度

我作为一名读者,我所关心的其实还是我要解决的问题。

我比较现实,就是要通过阅读解决我遇到的一切问题,现阶段基本上没怎么阅读虚构类的书籍。大部分是有论证过程的观点类文章,希望从中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过去曾经有一段时间,为了解决自己的心里困惑,热衷看鸡汤。看鸡汤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天天都在看这些,那就有很大危险了,因为它只能让你在表象层面不断重复低潮与高潮的循环,并不能探究本质解决实际的问题。

如何评判是否是鸡汤,其实办法很简单:

第一,是否是作者自身的故事。

如果全文都是我有一个朋友(美女高管、总裁大BOSS),这类故事,其实就是郭德纲相声里的于谦的爸爸、于谦的媳妇、于谦的儿子,就像郭德纲说的,这是一种让观众迅速进入角色的一种艺术的带入方式。我统统将其看成是虚构类小说。

第二,当然,如果是作者亲自证明的,你还亲自查证一下,理论或观点的更原始的出处,从而确定其可信度。

如果这两步都通过了,那说明该作者的思路方法可能能够帮你解决问题,那剩下的就是自己来验证这个假设了。

3.输出的方法和工具

输出三步:

1. 逻辑思路梳理(工具:方格版拍纸本)

2. 文章撰写 (工具:MWeb)

3. 文章发布(工具:MarkdownHere)

3.1 逻辑思路梳理

写文章之前,其实你已经完成了⎡P-IPO⎦模型的前三个阶段:针对问题提出假设方案、收集、处理的过程。这里假设你已经有了结论,就差最后整理输出表达了。

输出阶段开始时,我会先用方格竖版拍纸本来重绘逻辑。选择方格版拍纸本的原因是:

第一,⎡聪明人都用方格本⎦嘛,这个不多解释了。

第二,拍纸本(Writing pad),其实就是每页都能撕下来的本,强烈推荐。

因为你写的每一页(即一个观点)可以想象成一张幻灯片,这样把每一页撕下来,在地上排开,你可以用上帝视角重新审视每一页的思路和逻辑,再进行排列组合。这个我觉的,目前还没有任何一款软件比这样更有效。

以下是写本文时在本上画的:

3.2 文章撰写

用笔和纸整理完思路之后,你的大框架其实已经出来了。接下来就是翻译成文字。

撰文三步:

1、列提纲画框架.

2、各个击破补全文.

3、全文核查审逻辑.

1. 列提纲画框架

在起初开始写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会考虑,文章的标题用什么,文章每段的标题用什么,当时还有想博眼球的想法。想怎么起标题,容易增加阅读量,很快我就放弃了这种想法,因为这违背自己的初心,自己最初想写文章,无非是为了解决问题,那怎样让自己能够更清晰的看到要解决的问题,和怎么解决的问题,是自己书写的目的。而至于他人是否愿意来读,本身是你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别人是否有价值,如果没价值,别的一切对别人来说都无用。

所以我后来给自己定的一个原则就是:在表达上,尽量直接。首先结构清晰,其次语言尽量简洁(当然,现在还在修炼过程中)。

黄金思维圈文章结构:

引言

1. What | 明确问题

2. Why | 分析问题

3. How | 解决问题

4. More | 行动建议

总结

参考文献

关于Markdown和MWeb

关于Markdown和MWeb,我在去年其实写过一篇文章一个码字工作者的正确书写发文姿势讲了为何要用Markdown的原因,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不过:原来文中提到的对于图片部分的处理,请忽略,因为后来在我不断用的过程中,发现其实那种方法,不同的发布渠道并不是很有效,很抱歉)。

Markdown工具有很多,我也用过很多,比如大名鼎鼎的Ulysses,后起之秀Bear…,他们的设计感都很棒,但最终还是用MWeb来写作最重要的原因是:只有MWeb提供大纲导航视图,这点太重要了。因为我必须看着大纲在一块一块地补文章。

3.3 文章发布

固定发布样式(微信文章样式)

为了让读者以更清晰的结构阅读我的内容,我重新修改了MarkdownHere的CSS样式,其实是在李笑来老师的版本上略微修改了样式。我已经代码上传至Github MarkdownHere.css。

4.行动建议

1. 如何快速阅读我的文章:

直接拖到结尾阅读⎡总结⎦,觉得有用再从头细读。

2. 你也可以试试我的套路

其实这个套路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但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的流程,从新定制具体工具和步骤的,恐怕并不多。你可以试试我的方法,相信能够帮你缕清你的工作节奏。

总结

⎡科学解问⎦类文章输出套路:

1、用黄金思维圈的方式构思文章整体思路,手绘逻辑图表展示各部分的核心观点。(工具:A5方格竖翻拍纸本 + 笔)

2、固定套路列提纲,各个击破补全文。(工具:MWeb ,Markdown语言)

3、发布。(工具:MarkdownHere)(主要用于微信文章发布)

参考文献

[1] Margaret Cargill & Patrick O’Connor.Wri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s: Strategy and Steps[M],2009

[2][澳]玛格丽特·卡吉尔&[澳]帕特里克·奥康纳.如何写出高水平英文科技论文——策略与步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1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