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简友广场心理

知情不报,是小事还是大事?是无罪还是有罪?

2022-07-29  本文已影响0人  明哥明说
文:坂上流云

南京牌位事件的真因,基本水落石出。

最初发现供奉日方战犯牌位是2月份,7月份事件爆发,足足有五个月时间。

玄奘寺原住持传真得知供奉牌位有问题后,企图纸里包火,要求严禁外传,一直未向上报告。

纵然个人无知、监管缺失是主因,原住持的知情不报,不可等闲视之。

当错事已经发生,要做的是正心诚意,而不是欲盖弥彰。

因为,全民监督之下,既跑不了和尚,也跑不了庙。

准备了几个小故事,分析下知情不报的祸患。

01.知情不报,毁誉灭身

知情不报,准备明哲保身,反而会祸及自身。

电视剧《大汉天子》中有这样的一幕。

廷尉张汤得知淮南王要谋反,让手下安排车马,准备面见皇上报告。

突然,他想起自己有把柄在对方手里,投鼠忌器,只能作罢。

后来的局势发展,已经无法掌控。

一边是皇上已知情,一边是淮南王处的施压,无奈之下,张汤最终只能自刎谢罪。

留下绝笔:“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是百年身”。

电视剧固然有戏说的成分,这也证明了:在重大问题面前,如果知情不报,后果是毁灭性的。

02.知情不报,家族之祸

知情不报,大祸之根。

西汉时期,大司马霍光权倾朝野。

霍光之妻为了让自己女儿上位,居然鬼使神差地派人毒杀了皇后。

这本身就是大罪!

霍光知道后,为了保住权势,施展浑身解数,一直刻意隐瞒。

霍光死后,霍氏家族又企图谋反,被皇帝新账旧账一起算,导致整个家族灰飞烟灭。

如果霍光一开始就能及时向皇上坦白,约束家族行为,至少能够保全家族。

大是大非面前,如果知情不报,是酿成更大灾祸的根源。

03.知情不报,身死国灭

知情不报,败亡之源。

三国时期,蜀国的君主刘禅崇信宦官黄皓。

黄皓知道皇帝贪图享乐,就投其所好,报喜不报忧。

敌军几十万大军压境,告急文书如雪片飞来,全部被黄皓扣住不发。

直至敌军攻至近郊,无险可守,才如梦初醒。

此时,纵然诸葛武侯复生,也难以拯救。

黄皓,被杀。

蜀国,被灭。

知情不报,奸臣固然死有余辜,蜀国灭亡确实让人扼腕叹息。

04.知情不报,生死一线

知情不报,不仅严重违反纪律,在战场上可能导致胜负逆转。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攻打锦州。

八纵攻占了外围关键重地小紫荆山后,麻痹大意,仅留了十余人防守。

不料,很快被敌人重兵夺回。

八纵原本应该第一时间上报总部,可是他们没有这样做,准备夺回阵地以后才报告。

此时,东野总部监听敌方电台获知该消息,大为震动。

“大兵团作战,军纪要严。首先,他们的司令员跑不了,下面该追究的责任要追究。”

虽八纵迅速夺回了阵地,也不能功过相抵,连长被当场枪毙,副团长被撤职,司令员后来被连降三级。

如果当时不能及时夺回锦州外围战略要点,势必影响对锦州的总攻,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能导致辽沈战役功亏一篑,从而影响解放战争的进程!

知情不报,不是小事,是大事。

知情不报,不是无罪,而是有罪。

《芙蓉镇》有云:“知情不报者,与坏人同罪。”

我们要引以为戒,时时检视,有错必改,及时纠正,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将小错扼杀在萌芽状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