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是地狱
有人的地方就有地狱。

其实说是地狱也并不准确,人死后的去处只有一个,只是不同的人对于痛苦和快乐的敏感度不同,耽于痛苦的去了地狱,耽于快乐的去了天堂,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地方而已。
人们在这里依旧忙碌,就像仍在人间。黑白色调的世界里棺材状的汽车穿行于每条街道。你偶尔也会看见交通事故,和所有死亡一样,地狱中的死亡,死者会经过温热潮湿的红色通道,去往人间。
人际交往是刚需。当地人第一次见面,会把自己的墓碑拿在手里,恭敬地递给对方,说:“这是我的名片。”等级仍然与社会如影随形,墓碑的材质或许可以决定别人对你的目光。
细心的你也许已经发现一个悖论,人死后的形象是他在人间什么年龄时的形象呢?如果都是老人的话,那他们的生活真的没什么意思了。这是一种惯性思维。
另一种惯性思维是,既然在人间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而且地狱的人也会死亡,最后回到人间,那么地狱的人们也会有这样一个成长的过程。这种猜想显然更合理,却也并不是真相。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以宇宙尺度来看是一串链子,组成链子的微小单位就是把生命时间微分后,每个单位时间内对应的人物形象。地狱必须和人间不同。你在地狱遇见的每个人都是一串二进制代码,你可以从中了解他们真实的生命信息,链状的一生。真是坦诚的世界!但由于信息太过庞大,人们似乎不太有这样的兴趣去了解别人。
那么地狱里是不是也有自杀的人呢?
答案是肯定的。有趣的是在人间和地狱中自杀的人群高度重合,仿佛能从中提取出一些科学道理。为了使研究成果比较可靠,那里所有人都不知道人间的存在,或者自己曾经自杀过。
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地狱中有指定的自杀地点,设定这个地点的原因不言自明:为了更容易统计研究成果。
正如郭東林所说,“你用谎言去验证谎言得到的一定是谎言。”官方设定的自杀地点,演化成家喻户晓的“自杀圣地”。当你去那里看看,你会发现岸上一串又一串代码,跳入一池蓝绿色的溶液,旁边静植着一根根透明管状的芦苇,电子被推向p区,跟空穴复合,继而以光子的形式发出能量,交织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