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

北京记忆

2016-10-13  本文已影响0人  木潇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在北京,十一黄领导过来带我走了小半个四九城(真是徒步走),然后去了一趟天津。北京记忆,正儿八经地说,似乎从那才开始。

北京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味道,北京的这种味儿尤其重,让人说不清楚喜欢还是讨厌,更多是一种魔怔吧。我肯定自己是不喜欢北京的雾霾、干燥与拥挤的。

离开后,谈起北京,我总喜欢说北京能给人梦的文化感。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在706参加的诗性故事会,似乎那种感觉源于那里。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这是不太合理的,那时我们谈论诗与乡愁,在一片纷忙中谈论诗,这似乎还不是梦吧。

然后,我想起了在辽宁大厦前的路桥上,隔着厚重的霾看霓虹闪烁,与车水马龙。这般场景并不是北京独有的,更不是辽宁大厦前的路桥独有的,我却独独记住了那一处。解释为脑中随机地选择大约是再合适不过的,因为费心去思量其他,是一件很难得事情。这时候我会觉得,北京这种梦的文化感,就是源自那似真似幻的霾里世界,这一论断早已有人说过。

碎片化的记忆像照片,下一张是沿着故宫的城墙与绕墙小河看去的黄霾天的红日,北京,似乎就全在那一墙、一水、半壁天与一轮日中。那似乎是许多摄影爱好者喜爱的角度,我在故宫博物馆门口走过好几次,每次都能见到挺多长枪短炮按着那角度不住拍着。

还有什么呢?潘家园杂乱的场景么?北海公园的白塔么?颐和园的冰场么?西单的人来人往么?北京站一片拥挤中独特的历史萧条感么?还是长安街的热闹而静谧呢?

回忆里的场景,如果一定要影像化显现,常会把它渲染做灰色。北京似乎从不缺少灰色,这些场景多少带着灰调的,那我所说的梦的文化感在哪呢?我言之凿凿的追梦者们,我却好像说不出任何一个。而到此时,我又突然发现,这繁冗的五字——梦的文化感,似乎未曾确切地形容任何事物。

而我所谓的北京一年,多数时候只在怀柔的小山村度过,那是国科大的另一番景象,算不得此文的北京记忆。我怀疑我感受到的梦的文化感,只是不多几次近距离帝都后,留下的错觉罢了。

而若一段错觉占据全部,那便也是真实感受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