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子死
我的家乡,在华北平原,所在地归属黑龙港流域,曾经深受盐碱苦害,农民曾靠淋小盐、熬卤水为生。最严重的地方在离我们家不足百里,1973年北京农业大学在当地建立了实验站专门研究治理盐碱。
天涯摄影虽然不在核心区域,小时候,我们那儿浅水井里的水也是又苦又咸,没法入嘴,用它浇过的地,垄沟边,畦埂上,地里稍微高点儿的土坷垃上,都会留下一圈一圈、一片一片白花花的碱印子,小麦,玉米都是稀稀拉拉,黄巴巴的,收成很低。收成好一点的是高粱和谷子,这两种作物比较耐盐碱。除了作物之外,深度盐碱地上也有适合生长的植物,“蝇子死”就是其中一种。
我所说的蝇子死,是一种植株低矮的野草,它的茎干四棱形,光秃秃的看不到叶子,却有很多树杈一样的分支,每个分支的顶端,都能开出一簇小小的花朵,淡黄色和淡粉色或者白色夹杂在一起,别有一种清趣。也许是为了颜色上的和谐,这种植物吸引到最多的昆虫是菜粉蝶,白色的,淡黄色,淡粉色带斑纹的翅膀,和它的花朵颜色互为呼应,在一静一动间展示着着生命的美好。
随着地下水位下降和持续实施的土壤改良,家乡贫瘠的盐碱地变成了肥沃的农田,茅草,芦苇等等植物慢慢少了,蝇子死也极少见到了,后来每见到一次,就有种与老朋友久别重逢的感觉。1993年在北农大曲周实验站实习时候,在实验站附近排碱沟边上见过它,采了一些放在宿舍里当插花,观赏了好久。再后来,就是2017年,在广府城里老城墙边上见过,今年,是在老城西南角的一片荒地上见到了零零散散分布。
天涯摄影资料上,蝇子死的植物学名字叫做“二色补血草”,被叫做“蝇子死”,是因为它有一种特殊的技能,能够释放出一种诱惑苍蝇的气味儿,苍蝇经过时闻到这种味道,就会停留在植株上,结果,就被二色补血草“结果”了。有的地方也叫它“落苍蝇花”或者“蝇子架”,小小的植物,还有灭蝇功能,不得不说很神奇了吧?
多年以后我学了农业,从植物学课本里知道,家乡荒地上的“蝇子死”,有个特别的名字叫“二色补血草”,白花丹科补血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兼具观赏,经济,药用等多种用途的盐碱地拓荒植物,能够先于一般植物生长在高度盐碱的地方,在盐碱化严重的地方,花的颜色偏向紫红色,在盐碱化不严重的地方,花蕾呈粉红色,而且会变成白色,当盐碱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这种植物会因为不能适应生长环境而消失。怪不得这些年极少都看到它的身影了。
随着土地改良,很多和蝇子死同类的植物在不断地减少,消失,现在,大田边,道路旁的荒地上,几乎看不到一片一片白花花的盐碱地了,也很难再看到扫帚苗,茅草,芦苇,羊角菜,节节草等等曾经占据着河沟和荒地,喂养过村里的羊群,兔子,牛马的植物,已经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记忆中……
天涯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