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冬天便是春》|品三餐四季,尝人间烟火味,抚异乡凡人心
你有多久没有回故乡了?
你有多久没有陪着爸妈悠闲地唠唠嗑了?
你又有多久没有吃到过妈妈做的早餐了?
故乡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来说,是一辈子都会牵挂的地方。不管去过多少地方,看过多少美景,在我们的心里,故乡永远都是美好的。就连杜甫都觉得“月是故乡明”,更何况的故乡有太多我们无法割舍的人和事,它装满了我们整个童年的回忆,是让人在遇到困难一回味就又有力量前行的地方。
只不过现在的我们为了生活、为了碎银几两,一年到头,久居异乡。异乡虽然也有尝不尽的美食佳肴,但最惦记的永远还是家人亲手做的那一顿家常便饭。
都说人间烟火味,最能抚凡人心。在《走过冬天便是春》一书中,就能让人回味故乡的人间烟火味,瞬间就安抚了那颗流浪在外的心。不管在外面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想想故乡的亲人,心也就安定下来了。
《走过冬天便是春》是作者王秋珍全新的一本散文集,也是一本有故事有味道的散文。她用别样的文字和绘画,记录下了那些山川岁月、三餐四季和温暖日常;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线,对应着写亲人与朋友、事件与物件、美食与人生,让我们在感受四季的变换的同时,回味着故乡的人间美食、亲人间的温暖。
说到卤水豆腐时,让我瞬间想到了儿时和奶奶、叔叔一起做豆腐的时刻。比如书中描写的石磨磨豆浆的情景,就想起了叔叔一人推磨杆,我用勺子将浸泡得胖胖的、软软的黄豆放到石磨中间的那个磨眼里。就这样,你转一圈,我添一勺;你转一圈,我又添一勺。随着磨盘与磨底发出的“吱吱”声,磨底四周流出了白白的豆浆,“吧嗒吧吧嗒”掉落盆中,满满地幸福感。
现在想起来,那个豆腐脑加些白糖依旧是最爱。现在逛街如果在街上遇见,总忍不住要吃上一碗,可是却怎么也吃不出从前那个味道了。这或许就是童年的味道,家乡的味道吧!
说到“三月的韭菜”时,作者是这样描写的:经过一个冬天的酝酿,韭菜从地底汹涌而出,蓬勃向上,热热闹闹。它们仿佛是蓄谋已久的小怪兽,潜伏于暗处,只待春天的信号一发,就呼啦啦往外冲。
你看就是这样一棵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韭菜,让人看到都会直接忽视掉的韭菜,在作者的笔下突然有了灵性,有了不一样的生机。
当下正值春天,菜市场到处可见韭菜,以前买菜时都是直接跳过的韭菜,现在一想到作者笔下的韭菜瞬间就有了也想买了尝一尝的想法。于是,果断行动了,晚上立马就安排了韭菜炒鸡蛋。
就像作者说的那样:生活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到只是一盘几分钟就能搞定的韭菜炒鸡蛋。
说到“童年的泥鳅、泥鳅钻豆腐”时,感觉说的那不就是童年时的我们吗?仿佛看到了那个挽起裤脚在田间捉泥鳅的自己。记得那时是和小伙伴一起去田里捉泥鳅,有时忘了带桶也会像作者那样用狗尾巴草把泥鳅串起来,有时运气好还会捉到黄鳝。只不过后来长大了,田里农药化肥用多了,泥鳅也就越来越少了(也怕有药吃了不好),大家也就很少去捉了。
作者说她做泥鳅钻豆腐一次都没有做成功,但我的回忆里,泥鳅钻进豆腐是真有这么一回事,后来到了异乡后也还做过几次呢,泥鳅确实是钻进豆腐里了。
童年的缤纷就是如此,每一个细节都自带野趣。
说到“三伏西瓜甜”时,作者描述了如何挑西瓜:第一,可以拍一拍西瓜听声音,如果发出“嘭嘭”的声音,就一定是又甜又沙的西瓜;二是看外观,瓜尾开花的地方收口小,“肚脐眼”凹进去,瓜皮的颜色比较深,就是好瓜;三是可以用手摸,如果瓜的表面不大光滑,就是成熟的瓜。
对于用拍西瓜来挑西瓜这个方法,似乎全国都是统一的,现在都还能看到卖西瓜的和买西瓜的都在以这种方法判断西瓜甜不甜。
说到西瓜,还记得那时每家每户都会种一些,拿来卖钱补贴家用,那时的西瓜苗都是自己买种子回来培育的。那时见过爸爸用钳子把西瓜种子尖尖的那一头钳开一个小口子,然后放入袜子中(好像还加了一些什么东西,忘记了),用绳子系好口再绑到腰上,过几天就发芽了。
那时的西瓜收成好不好,有时还得看天气,遇上大水,西瓜田被淹,就连本都捞不回。记忆深刻的是,有一次发大水,田里的西瓜全部被水冲走。爸爸也因此愁眉苦脸了好长一段时间,毕竟投下去的本钱、时间和人力都一无所获。
在讲到母亲时,仿佛就看到了同一个母亲,那个为了子女一切不可能都理所当然地变得可能了。
作者说她的母亲最不爱的食物就是鱼。以前父亲要吃鱼,母亲烧好后,都要把锅洗了又洗,恨不得把铁锅洗去一层。洗好后,还要把锅烧红,用切得厚厚的生姜或卷成一团的干稻草抹上一遍又一遍。母亲一边抹,还一边干呕。可见母亲对鱼的味道是极其难以忍受的。
可母亲在有了“我们”后,只是因为大家都说吃鱼的孩子聪明,餐桌上的鱼就越变越多了。
你看,这不就是同一片天空下的同一款母爱吗?
写在最后:
生活就是如此,我们需要以日常的热爱,来抵抗人生的虚无,照亮前行的道路。
生活就是如此,幸福就在这一餐一宿中,需要我们慢慢来细细品尝。
品《走过冬天便是春》,从三餐四季里品人间烟火味,安抚独在异乡为异客那颗躁动不安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