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

寒食节倒底能不能扫墓

2017-03-31  本文已影响44人  bfa383dc1fb3

天使猪: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老蛋:怎么还诗兴大发了?

天使猪 :又到一年扫墓时,清明不祭祖,不如养猪狗。今天的清明节是4月3日,寒食节是4月2日,所以有许多人说寒食节那天不能扫墓是怎么回事啊?还有,寒食节是怎么来的?有故事吗?

唐老蛋:介子推自焚是大家熟悉的典故。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文公的大臣。介子推曾在文公流亡时,为饥饿中的文公割股献食。但文公归国后封赏群臣,却偏偏忘了这个为自己割肉的介子推。介子推心灰意冷,辞官归隐山林。文公幡然醒悟,于是到山林中求介子推出来受封。但介子推已然被晋文公伤害,不愿接受文公的弥补。文公以烧山逼迫其出山,介子推仍然不出,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天使猪:这晋文公是故意的吧?放火烧山,这也太任性了。

天使猪:寒食节和清明节是一回事吗?

唐老蛋: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夏历冬至后的第105日,也是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清明节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天使猪:那么,寒食节倒底能不能扫墓呢?

唐老蛋:由于寒食节禁烟火,吃冷食,又叫冷节。很多人都认为不宜在这一天扫墓,一来是因为禁烟火,扫墓肯定都要去烧点纸钱什么的。又因为这一天为阴,在阴气重的时候出扫墓影响运势。当然了,这些都是迷信的说法,信则有,不信则无。

天使猪:是啊,我觉得扫墓只是活人表达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更多地其实是在于活人。

唐老蛋:是的,其实都绕不开的一个题目是时间,我们都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走进死亡。对逝者的哀思,也是对自己生命的思考。清时时节去墓前拜祭逝去的亲人,静静地想一想,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