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你是否想过长大后成为闪闪发光的人
01
五一放假时,我去了趟舅舅家,刚进院子便听到了小妹的哭声。
进门后才知,原来是小妹吵着要舅舅带她去游乐园,而舅妈让她待在家里写作业,她不情愿又不敢顶嘴,只好借哭泣来博取同情。
看到我后,小妹就不哭了,她用胖乎乎的小手拉着我,进了房间。我听到舅妈在我身后说,“瞧,小孩子,脾气来的快去的也快。”我回过头向她眨了一下眼表示认同。
到小妹房间后,我才感叹这那是小孩子的房间啊,房间内干净整齐,玩具和布偶各归其位,书桌上堆满各种书籍,各类奖状贴满了半个墙壁。
这简直是我的“榜样”,毕竟从小到大,我的房间是妈妈无数次吐槽的对象,而我也承认自己的房间真是从小乱到了大。
“姐姐,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啊?”小妹开口说到,我才晃过神来。
我想……,支支吾吾了好一会儿,我还是没说出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长大后,我好像再也没想过这个问题了。
那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我回问小妹。
“长大后,我想成为闪闪发光的人。我要努力读书,再去国外留学,然后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闪闪发光的人,听着小妹的回答,我恍惚间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02
小时候,我也曾立誓要成为了不起的人。
小学时,因为害怕迟到,我每天早上都守在学校大门后等待值班老师开门,无论刮风下雨,寒风凛冽。
因为害怕老师不喜欢自己,我每天回家必须做完作业后才会吃饭,雷打不动,并且要尽量做到全对。
因为喜欢语文,所以每次的背诵任务我都完成的最快,写的作文也时常被老师在课堂上分享,而我也开始每天读课外书,如饥似渴。
那时候的想法很单纯,目的很明确,就是长大后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但衡量厉害的标准,那时还没有明确的定义。
初中时,被我压抑很久的贪玩天性开始爆发了。我开始整天捧着厚厚的小说来读,那时候最喜欢的作家是蒋方舟和饶雪漫。
像蒋方舟那种少年成名的人,我历来是怀着敬畏之心态的。而饶雪漫,我更是喜欢她写的那些青春小说,它好像恰好满足了当时我懵懂的少女情怀。
十几岁的年纪,充满了叛逆和疯狂。而我开始整天计划着未来,我要写好的文字,讲动人的故事,让周围的人都喜欢自己。
03
然而事实却是,由于我心心念念的文学梦,我的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以至于我后来是踩着高中录取分数线进校的。
上高中后,我理所当然地选择了文科。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我开始不止一次动摇当时的梦想,知道梦想如果不去追逐,只能是对未来的幻想。
我有些害怕了,周围的同学都在奋笔疾书,老师和父母都催促着我静心备考,而当时的我躲在图书室的一个角落,思考着要不要离开。
后来,我是被班主任“拎”出图书室的,经过一番“谈话”后,我写下了保证书。保证今后的目标就是备战高考,不再做与高考无关的事。
那些小说,随笔散文被我装进纸箱,连同心底的梦想一起锁进柜子中。
高考后,全班同学聚在一起,各自说了自己的打算。
同桌说要杀向北京,完成自己的“北漂梦”。闺蜜说要去上海,为以后出国早做打算。死党说就留在本地,和喜欢的女孩在一起。
原来,每个人都有了打算。而我,也作出了选择,留在本地,学一个从没想过的专业。
原来,长大就是丢弃梦想的过程,走的路越多,与梦想的距离就拉的越大。
04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说:“那一年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现在,我二十岁,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考研,考公,法考……,一系列的选择让我眼花缭乱,又让我无从下手。
以前一直认为漫漫人生路,我可以慢慢地行走。但当看到妈妈两鬓花白的头发,爸爸愈发佝偻的腰身,我开始着急,害怕一些事现在不做就会来不及了。
人在现实苟且,心在远方徜徉。这是大多数的生活常态,我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却每次都被现实击垮。
多少个晨光熹微的早晨,我们害怕刺眼的阳光。多少个夜深人静的时刻,我们仰望着星空发呆。
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的生活被打破,说走就走的旅行被阻隔,闪闪发光的梦想终究也褪了颜色,轻了重量。
大多数人开始为了学业,工作,生活而奔波,有些事到底值不值得坚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
此时的我,已不想再做闪闪发光的人了,那可能只是我儿时精神寄托。如今,我想做一个温暖的人,不卑不亢,清澈善良。
写好文字,学好专业,是我眼前最大的期待,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去,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