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八道

这几天杂谈

2019-01-21  本文已影响5人  234dac5bc105

玩杀人游戏,最麻烦的不是辨别谁是杀手,谁是警察。

毫无“实锤”的情况下,你得让人信你。不但信你是好人,还得信你的判断,实现你的构想。

事实上这都是理想状态,很少能做到。即使做得到,也是战略目标。战术层面,你更多的是在做如何跟周围人打交道的事。

看得明白,没人配合,没用。看不明白,不懂得配合,更没用。

这让我想起旧社会在天桥“撂地”卖艺的艺人。在周围一大片都是跟你一样的叫卖艺人的环境里,就这几平米的地方,就这短短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那么几样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具,你就得让周围的陌路人驻足停留,甚至喝彩叫绝。这本事,对很多现代人来说,恐怕得说“厉害得邪乎”。“邪乎”在于,必须每天、每次都这样。否则,哪怕就一天没有做到,艺人以及他的一家老小就得因为没有收入而挨饿。而且往往失败会持续发酵、恶性循环。那时侯就那么残酷。这种残酷,恐怕是很多现代人难以想象的。

周末偶然还看了一部看电影-《老店》。讲全聚德的。之前我一直不是特别明白,说相声的,为什么都背《报菜名》?要展示口齿伶俐,一定要这样吗?看了这电影,我才明白,报菜名这件事在旧社会是个什么概念。

说口齿伶俐,可以说一段除了你,一般人谁也说不上来的绕口令。观众当然会叫好,却不一定叫座。这就好比一个物理学家,在你面前用黑板讲了一遍相对论。作为观众,你也不是一点也听不懂,也佩服人家,但你很快会感觉:“这关我鸟事?”

旧社会底层老百姓普遍文盲,不识字,像饭店里,没有菜谱这样的东西,因为食客们泽多半不识字,看不懂。那这桌客人点了什么,那桌又点了什么,你不识字就不能写下来。即使识字,那时侯毛笔也不适合在高朋满座的饭店里速记。即使有圆珠笔,记下来拿到后厨,掌灶师傅、以及切配烧火的小学徒们都识字、看得懂吗?所以那时侯的伙计们都有这样的本事:客人说一遍,脑子就记下来,然后迅速“唱”一遍菜,也就是背诵客户点的菜名。以示“我们店懂你”。然后到后厨,跟所有掌灶、切配、烧火的伙计们再“唱”一遍。只有一遍的时间,“唱”完就得转身回去招呼其他客人。后厨就得脑子记下来,然后有条不紊的忙活……

也就是说,只要你是那个时代的人,去饭馆吃过饭,你就接触过报菜名。这还只是艺术源于生活,还得高于生活呢?

不识字就不能通过看书学习的方式“见世面”。报菜名见得多了,但报那么多虽然你肯定没吃过,但一听名字就知道很高端,很美味的菜名,本能的脑补画面……你就不但会感觉见世面,而且感觉很过瘾。毕竟大多数人家过年也就才吃顿饺子。你就会不由自主的停下来,听下去,甚至学起来……当然,很明显,这功夫也显而易见,即便天天报菜名的饭店伙计,也不可能一下子背出那么多。所以你就会由衷的喝彩,乃至打赏。

所以,同样是贯口活,《地理图》就远不如《报菜名》的地位。一个是必要,一个是必须。

离开环境,那人、那事其实都没意义。所以还原才是比抽象更高的一个境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