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的阳光灿烂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54558/c2773e68bc21fa9f.png)
春雨过后,迎春花跟着就绽了黄。
春意浓浓。
走在这湿润的绿地上,感受着春的气息。突然想起了《瓦尔登湖》中的一句:“春天的来临,很像混沌初开,宇宙创始,黄金时代的再现。”
我就这么不其然得记起了那位离群索居的梭罗先生,一位哈佛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一位离开城市到乡村教书又投入到大自然中的成功探索者。
我同时也记起了他的悲伤,勇敢,孤独,坚持和求索。
梭罗先生本就有着朴素的哲学观和与自然为友的偏好,兄长的离世和与老师女儿表白的未果促使他走近瓦尔登湖,在大自然中开始了生活、阅读和探索。
《瓦尔登湖》给我最强烈的印象是内容的纯粹和干净,不带有任何世俗的渲染。作者通过独自一人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实践展示了一个追求真理的人最恬淡的生活和纯粹的探索,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实用性、哲学性、艺术性甚至科学性。
书中有大量的名言醒句,耐人寻味,引人深思,而且,作者的思想和我们古老的东方圣贤思想有着共通之处。比如作者倡导的“德行是唯一不败的投资”,这就是和东方思想的交融。
书中还描述了作者与大自然中的各种植物、动物,甚至和水、冰雪和谐共处的美妙。
梭罗先生在《瓦尔登湖》的《结束语》中,向所有的人宣讲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理想:“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我们身体内的生命像活动的水,新奇的事物正在无穷无尽地注入这个世界来,而我们却忍受着不可思议的愚蠢。”
从这段文字里我看到了作者的追求,因为有着坚定的追求,他可以接受孤独的生活,又能自觉地改善这种生活,并从这种生活中找到乐趣,找到希望,找到答案。
《瓦尔登湖》是一部美丽、睿智、充满灵性、有思想、有观点、有态度的闪耀着哲学光辉和奋斗精神的散文集。
作者表面上看是因为兄长的离世,也因为和老师女儿表白未果,有那么些许情绪才离群索居,其实是因作者本就想离开当时正处于因工业化突飞猛进而带来好处的奢侈的上流社会找一个僻静之地探索自己的精神领域。
作者来到了老师的这片庄园,盖起了一间小木屋,开始了长达两年多的一个人的研究,著书立作。
书中不仅有对最简单的物质生活的尝试,并在尝试中记录了自己的生活状态,阐述了作者的立场和观点。作者尤其阐明的是人的生存是不需要大量金钱就可以过得很好这一观点。
书中也有作者大量时间进行阅读带来的体验和认识上的收获。
同时描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大自然的状态和极其细微的生命律动。作者就在这季节交替的瓦尔登湖畔生活,聆听每个季节大自然里生命最纯净、最美丽的声音。
据说,梭罗的老师爱默生在当时的美国有着比较高的地位,他推荐了梭罗的这些手稿,手稿出版成书,却几乎没有多少发行量,不被当时的主流认可。但是梭罗的研究在后世被证明却是价值非凡的,是成功的。
一个世纪以后,这本书才开始进入更多读者的视野。尤其是在中国,几乎被经济界、文化界甚至环保领域等各界人士推崇,普通人们也从书中看到自己所追求和崇尚的生活,纷纷效仿。
而我,却并非想写的是这些。
今天,距离我读这本书已经过去一年了。在新的春天来临之际,在我遇到一些挫折,心中仍有爱时,我想说的是:如果想,我们确实都能有机会把任何一种生活都过得美丽、纯净,过成我们向往的生活。
这是一年以后的这个春天里,再回忆起《瓦尔登湖》,我在书中找到的最大的共鸣。
对真理的执着和热爱,促使梭罗先生能够忍受、拥抱甚至享受孤独,他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快乐的伙伴儿,心灵地安宁,并在大自然中完成了自己原本就在进行的探索。
他不是一个逃避者,他并非陶渊明,他利用自己的生存环境探索的依然是他原本的课题,他没有改变人生航向。
有人说,是因为梭罗的生活方式是当今社会很多人向往的。有人说,梭罗在瓦尔登湖对动植物的研究很仔细。还有人说,梭罗是和当时的工业浪费做斗争。也有人说,因为心上人拒绝了他,他选择了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养护自己,更有人说是因为哥哥的离世。
我想说的是,对生活怀有希望的人,可以在任何一种环境下创造新的希望,走向美好。
如果,你正孤独着。或者如果你正觉面前困难重重,就读读《瓦尔登湖》吧,它会给你力量,也会陪伴你。
瓦尔登湖的阳光灿烂。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54558/45fde6f434778099.png)
【文字之光专题】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目前不接受投稿。
【金色梧桐】是其优选专题,欢迎投稿荐稿。
主编韩涵微语携全体编委人员恭候你带着优秀的文字找到我们。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54558/49f69cbe9952d8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