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朋友并不是时时为你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5527171/bf26f64836da4567.jpg)
室友最近陷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烦恼,她的两个朋友分别以不同的理由劝她回家乡上班,一个是劝她动用人情,另一个则是说人情背后的那份工作薪水可观,是她现在工资的两倍。
老实说,我也觉得那份工作不错,在家乡的话,生活费用会少一大截,工资也高。但室友打电话我的时候,很显然两位朋友的劝说对她已经造成了困扰,她不知道怎么拒绝这两位朋友的好意,如果拒绝了,她怕两位朋友觉得自己不识好歹。
于是我问室友,你想回去吗?你想动用人情吗?她的回答是不愿意。
一是因为她本来就不愿意麻烦别人,第二个最核心的原因则是她并不想回家乡,那份工作虽然工资高但是很累,而且家乡玩的太少,不符合她周六周日喜欢到外面乱逛的天性。
了解了她自身的想法后,我让她直截了当的拒绝两位朋友,拒绝的过程把自己为什么不想回去,以及为什么不想麻烦人情的原因都阐述详细一点,让朋友充分了解,哪怕一时半会儿她们是觉得你不领情,但是时间线拉长,她们都会理解。
室友这么做了,虽费了些功夫,但成功拒绝。
两天后她跟我吐露心声,觉得那两位朋友想让她回家乡,有一个共通的原因,那就是,她们都在家乡没有人玩,如果她回去上班,她们也就有了人一起玩。
对于这一点她十分笃定,而我则感慨这种现象非常之普遍,很多站在你的出发点上“为你好”的例子都藏着隐秘的诉求。
之前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我身上。我有一个朋友租住了4室1厅,当时除了她那一间,其他房子都空了。那间房子比我的要便宜500多块钱,但是交通稍微有点不方便。于是她邀请生活上捉襟见肘的我和她合租时,考虑到交通不便,所以我就拒绝了她好几次。她当下也非常生气,但是后面也表示了理解。
把这两件事情串在一起想,我就发现其实很多时候“为他人好”和“为自己好”两个诉求是并行不悖的。
站在我室友的两个朋友的角度,回家乡的那个选择一定是有它的好,但同时也是隐含着朋友自己的诉求,想要有人陪自己玩儿。
站在我的朋友的角度,她也是为我好的,但是也隐藏着他自己的诉求,即希望有人陪自己住。
其实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十分普遍,人和人交往的最好策略就是将自己藏在利他后,这样双方都会觉得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实现了双赢。比如一个人不喜欢吃辣,另一个人喜欢吃肉,那么这个时候点一个鸳鸯锅同时,主要菜品是素,那么两个人都会觉得自己的目的达到了。如果每次都能成功的将自己的自利藏在他利后,那么往往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想为朋友制造惊喜,在一个不常会收到花的节日送朋友一束花,而朋友收到花后十分开心,发了一条朋友圈,这时候收花的人因为得到惊喜而开心,送花的人因为自己的心意得到重视而开心。
我刚毕业第一年,有个朋友经常劝我考公考编,他是为我好吗?在他的视角里是的。但对于并不热衷也自认没有能力进体制的我来说,他的劝诫无异于噪音。
这就是诉求的冲突,我的诉求“不想考体制”和他的诉求“想劝我考体制”必然只能实现一个,最终是实现了我的,在我多次陈情后,他终于停止了对我的劝诫。也是后来,我发现我们俩真正想考体制的那个人是他,但不知道是因为太难还是别的原因,他将自己的恐惧和欲望投射到了我身上,多次劝诫我去考。
这就是为什么朋友并不总是为我们好,大家都吃五谷杂粮,有着自己的需求、立场、欲望、恐惧,这些情绪最终汇集成了一种我们自己都察觉不到的小心思,在和别人的交往中变成某种“我是为了你好”的句子蹦出来,但其实隐藏着自己的诉求,也因为“为了别人好”的粉饰,让别人难以拒绝。
人必须活的自私一点,忠于自己的内心渴望,想要就要,不想要就不要,当明确了自己的内心后,不符合我们内心的劝诫会很自然的被过滤,被我们想出理由直接或间接的阻拦。
但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当下想选择什么状态,模糊的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而这时候,不乏有人以爱之名实则也确实带着爱的来投喂诸多选择和路径,这时如果没有明确喜恶的话,很可能就伸出手接了过来。
为了防止这种混沌的伸手,也不能保证自己时时刻刻都内心清明,辨认别人主动的劝诫就变得十分重要了起来。允许一切无害的小心思发生,但一定要培养辨认出这些小心思的动机的能力。
这和朋友不朋友无关,父母和恋人也都会和我们存在诉求相悖的情况。对人的心理动因和行为模式越多觉察,就越能包容这种相悖背后的复杂性。和我们诉求相悖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不顾我们的自私,仅仅是人和人的交往场景中正常的碰撞罢了。
我认为这种对于别人说话目的的了解,可以减少对别人的依赖性——
当你知道所有人在每件事上都有自己的立场后,就明白,也没有人比我们自己更明白自己为什么对于看似很好的有抗拒,对别人看不懂的滋生出由内到外的喜爱。
而这一点可以彻底击破我们对任何人的幻想,责无旁贷的在每件事上负担起自己的人生。
为自己的所有事情做选择且承担一切风险,才是成人世界的入场券,我们别无选择,一定要拿到这张券,扒拉紧生活的牌桌,拼死不下场。
———————————————————
作者简介:
阿婉,98年生人,地铁生态观察家,菜鸟翻译。
第N次减肥中,轻度努力人格。
Focus on the one most important t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