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读后感
2017-11-26 本文已影响0人
上善若水_28c3
周六晚上,我们级部在游主任的带领下共同研讨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
我是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新人,教育学生的大道理、经验、教育理论都是需要像各位教师学习的。实在的说,如何写心得,确实让我有点提笔忘字的尴尬了。就在我冥思苦想之余,我家大刘与小刘讨论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爷俩在讨论动物的进化(帽子扣的有点大了),没有借助任何的工具,只是进行最传统的口口相传“教学”,然而,小刘却听得非常认真,每种物种,都可以举例子。我半信半疑的看着小刘,是否记住了刚才的谈话。“儿子,你给我说着,妈妈要做一张动物进化图(或许表述不是太严谨)……”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读后感 暂不讨论图画的不妥之处,关键在于小刘真的给我讲了出来。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和大刘没刻意去教他,但是我家有一张动物地图,小刘会安静的坐在那里看,能看很长时间。所以,当大刘给他讲这些是,小刘脑子里有“货”,大脑跟着大刘的讲解在运转。给我复述时,把刚学到的知识提取出来,又起到了加深复习的作用。说了这么多,不是在炫耀自己的孩子,而是,自己的孩子身上折射出好多一年级学生的影子。一年级学生背包里带的课外书,肯定是他/她自己喜欢的书,也就是所说的感兴趣的书。先从感兴趣的书入手,慢慢的扩展。有的家长担心这样会影响学习。错,大错特错,这样会使学生的学习进步(当然,不会一下子看出来)。兴趣像一棵树的主干,根基厚重且稳固,各个学科就像树枝,从树干汲取养分,然后慢慢的在各自的领域继续拓展。
有的语文老师现在提倡阅读 ,范围不限。我个人觉得,此举甚好,有读书这规定,但又不硬性规定。这样大部分的孩子会以兴趣做纽带,慢慢的走上正轨。
兴趣是学生们最好的老师,不管读的是什么书,当需要的时候,脑子中有“存货”的学生,就会提炼出他想要的东西,这是老师和家长希望看到的。用跑步来比喻一下这样的学生,起跑不快,弯道加速时容易爆发,速度起来后,冲刺阶段就胜利在望了。
以兴趣为原点,多读书,读好书,这种精神财富是用金钱买不到的。